粵港澳共商建低碳灣區
【本報記者廣州五日電】第三屆粵港澳生態環境高端論壇昨日在暨南大學舉行,圍繞“臭氧防控和碳排放達峰”主題,探討粵港澳大灣區綠色低碳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重大問題。澳門環保局負責人與會,澳門科技大學副教授游燕分享治理空氣質量的經驗。
防治粵港澳空污
全球氣候變暖,粵港澳還要共同面對臭氧污染,以碳排放達峰應對氣候變化及協同治理臭氧與PM2.5污染成為三地“十四五”生態環境工作重要內容。論壇組織三地政府負責人與學界、業界代表交流研判發展趨勢、識別關鍵瓶頸、研究解決辦法,積極推進廣東乃至粵港澳大氣污染防治及碳排放達峰工作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論壇以線上線下相結合交流討論,並開設線上雲直播組織觀看。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中共廣東省委統戰部、民進廣東省委會、香港環境局、澳門環境保護局,省生態環境廳、教育廳、科技廳等負責人參加。
完善多領域治理
專家建議,為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實現對標世界一流灣區生態環境質量,需要加強科技引領,建立以臭氧為核心的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技術體系及路線圖,制訂臭氧分階段改善目標和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方案。不斷優化完善多領域綜合精細化治理和監管模式,推動空氣質量標準更新並加強空氣質量與人體健康關係的科研。加強區域污染治理合作與協調,創新粵港澳大灣區大氣污染區域聯防聯控的體制機制。
專家認爲粵港澳大灣區有能力、有條件在聯合應對大氣污染和氣候變化發揮先行先試的作用。下一步應結合粵港澳大灣區尤其珠三角的實際,對標世界級空氣質量標準,統籌做好空氣質量達標和溫室氣體達峰“協同雙達”規劃,推動結構性低碳轉型,發展先進低碳技術,建立低碳的經濟體系,在能源、產業、交通、建築加大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