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使則使 應慳則慳
新冠疫情破壞了很多地方的經濟,澳門經濟來源單一,損失更大。幸虧澳門有往年的結存儲備,政府開支和市民生活還能維持。在此情況下,政府機構當然會想到節約開支。澳門基金會吳志良主席就呼籲社團“應使則使”、“應慳則慳”,這八個字的字面似乎有點矛盾,實際上是矛盾統一的。澳門政府開支的有些方面是值得考慮改進,例如社團的演出資助也許有點混亂,錢沒有“用在刀口上”,有些是無功消耗,或收穫不大。這許多年來,澳門政府支持各種演藝方面的支出是很大的,但是在推進藝術水平的提高、創新、培養精英等方面成績有限。
對於改進業餘演藝的財力資助一事,有關部門早就有這方面的考慮,但是這種改進,肯定會影響到某些社團的利益。澳門業餘社團數量多,假如多個社團聯合發聲,對於某些政府部門會形成一定的輿論壓力。所以長期以來只得你好我好大家好,太公分豬肉平均分配,不吵不鬧,人人有份,皆大歡喜。
當然這是不明智的,既然明確了改革是正當事,就不應過分擔心外來干擾,理直氣壯地大膽實行。
而且政府文化工作者應該努力學習、熟悉有關知識,對演藝水平的優劣有識別的能力。我在文化局任職時,有一次某粵劇社團的副理事長對我和我的一位同事說,你們文化局的人不懂粵劇,我們懂,我們可以給你們出主意。接下來他又指名道姓,無中生有地指責一位澳門專業粵劇演員“不行”。其實我的同事是文化局的資深工作人員,本地土生土長,長期關注本地的粵劇發展,當然對於粵劇有所了解;我也接觸中國各種戲曲幾十年,長期關注本地的粵劇事務,即使自己唱不好,幾十年的大量接觸也略知一二吧;而且他還貶低本地最有活力的專業演員,這明顯是在忽悠我們,妄想我們聽他的話。
在戲曲藝術資助方面,假如以優勝劣汰為原則,政府文化部門有關的官員還是分得出誰優誰劣的,經常接觸各種舞台演藝,憑經驗也可分得清好與壞。有時候邀請外來嘉賓擔任評判,甚至邀請外地藝術家,其實也會出現不正常的情況,本地有些業餘演藝人,往往拜在內地精英演員門下成為學生,假如我們邀請了這位精英演員做評判,假如他不主動迴避,那麼結果也許不公平。還有不同的流派問題,例如香港與廣州的粵劇就有流派之分,某些藝術家往往存有一些偏見,評判不一定公平。所以我覺得澳門政府的文化工作者應該有自己的主見,不要太過擔心害怕外來的干預。
凡事要有民主,要尊重民意,但是政府應該起主導作用。不應該以尊重民意為藉口而推卸把關責任,不敢理直氣壯地做本職內應該做的事。
(二)
殷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