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財政預算案應多些“調整”思維
據十月二十九日《澳門日報》報道:立法會第二常設委員會二十八日下午開會審議《二○一九年度預算執行情況報告》決議案,圍繞特區政府去年度的財政結餘約五百六十多億元,有些部門的預算執行率低問題,將邀請財政局及預算執行率低的環保與節能基金、工商業發展基金、居屋貸款優惠基金、治安警察局福利會、樓宇維修基金等六個部門列席小組會回應議員的疑問。
筆者認爲,財政預算執行率低的問題在澳門屬於老問題,例如去年七月立法會公共財政事務跟進委員會舉行會議,跟進二○一九年度首季“行政當局投資與發展開支計劃(PIDDA)的預算執行及項目執行”情況時爆出數據顯示:僅二○一八年全年及二○一九年首季執行率為零的項目就四十個,有的計劃自二○一一年起執行,但至今仍未開工。多年來PIDDA預算執行率低,立法會公共財政事務跟進委員會年年有話說,但年年改變甚微……
讓“預算調整”在財政預算中發揮作用
鑑於這一事實,筆者認爲除了應該繼續解決問題外,政府是否應該把“執行基本環節”中的“預算調整”作爲重要一環令其在財政預算中發揮作用。
相信朋友們都明白,財政預算只是一個收支計劃,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由於各種情況的變化,政府要與時俱進,不斷採取動態手段按規定對預算進行調整,藉以達到組織新的預算平衡效果。
何謂預算調整?教科書是這樣介紹的: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因實際情況發生重大變化需要改變原預算安排的行為。預算管理部門在進行預算調整時,所要遵循的法律程式與預算編制程式基本相同。
“預算的執行”則是指預算目標的實現過程。它有三個基本環節:組織收入、撥付支出、預算調整與平衡。
是否推出第三輪援助依據具說服力
眾所周知,澳門回歸以來所形成的博彩業一業獨大現象,帶動相關旅遊、餐飲等出口服務業發展,在過去二十年來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產業鏈。當今年疫情突發以來,全球遊客失去流動性,特區政府因爲防疫和執行國家防疫部署舉措,令遊客止步,完全依賴遊客的出口服務業受到影響。今年出口服務方面前九個月的毛收入跌幅較嚴重,過往對政府財政貢獻率百分之八十的博彩業出現虧損,財政收入自然水落船低。
值得慶幸的是,政府庫房充盈,近六千億的財政儲備在政府精準快捷的各項政策措施中發揮作用,無論在穩經濟、保就業、惠民生方面,還是在各項防控治措施中,均得到中央政府和本澳市民,以及外面輿論的認同。
但近期因爲失業率略有提升,且存在有的企業員工被放無薪假的現象,輿論平台圍繞現金發放模式,連貫到十二月使用期限將會結束的八千元電子消費卡,以及對員工的萬五元津貼等政府爲穩經濟、保就業、惠民生制訂出的良好措施,不停的提出要求,希望政府推出新的經濟措施。
關於這點,行政長官賀一誠於十月二十七日在政府總部會見澳門中華總商會領導層,就政府制訂二○二一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聽取意見及建議時已表達的十分清楚:“是否推出第三輪援助措施,需視乎明年疫情及經濟和財政狀況再作決定”。
背靠國家對澳門經濟復甦充滿信心
相信社會各界朋友們都明白一個事實,疫情是全球性的,時間之長前所未有,經濟下滑、失業率加大,市民收入不同程度減少是全球普遍現象。澳門有所不同,政府“穩經濟、保就業、惠民生”目標下一連串幫扶中小微企、消費卡和員工的萬五津貼,以及水電費補貼等保就業和惠民生的具體措施,環環相扣,減少市民生活質素受到的影響,在全球各個地方政府中做得很到位。
但如今情況已經發生變化,國家授予有條件澳門通關措施已經發揮作用,經濟數據逐月略有好轉。儘管這難以消除經濟復甦可能需要較長過程的疑慮,但背靠國家經濟形勢,在全球範圍內一枝獨秀的基本事實,我們有充份的依據,對澳門經濟復甦充滿信心。
多些“預算調整”或者說“動態預算”思維
當然,經濟復甦只有信心是不夠的,尚需要國家通關政策,特區政府的經濟復甦政策措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經濟多元化落實相互配合。假設疫情在全球範圍短期內難以結束,因遊客流動性依然不能完全恢復,相信特區政府會繼續對市民的生活質素繼續抱有責任感,在各項預算中體現“積穀防飢”意識。
鑑於此,筆者建議政府在編制明年度財政預算時,應該按照行政長官關於“是否推出第三輪援助措施,需視乎明年疫情及經濟和財政狀況再作決定”的思路,預算內不應該出現用途不確定的預算資金,也就是第三輪援助措施方面的資金數據,而是應該在預算需要時再通過追加預算解決問題。
簡言之,政府明年財政預算應該多些“預算調整”思維,或者說是“動態預算”思維。因時制宜,按照確定的實際情況,作出針對性舉措,這是政府較為穩健及負責任的做法。善用及珍惜每一元公帑,這是全澳七十萬市民的期望。
銳 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