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生態保護區 明確CD區限高
傳新協促保路環山體完整
【本報消息】《澳門總體規劃》草案及《輕軌東線》草案的公開諮詢至下周一結束,傳新澳門協會昨日上午舉行記者會,發表對兩項諮詢的意見。
總規方面,協會促請政府將疊石塘山田畔街地段與相鄰的路環山體一併明確劃成“生態保護區”,保護路環山體的完整性;明確南灣湖CD區各地段的詳細建築限高,維護西望洋山至嘉樂庇大橋的視覺聯繫。
記者會昨日上午十一時在傳新協會會址舉行,由理事長林宇滔、副理事長甄慶悅主持。林宇滔表示,政府在諮詢期間,突然提出“棄D區改填A區水道”的建議,該建議至今未獲中央正式批覆,存在不確定性。
質疑D區填海規劃
但總規草案已把新城A區與澳門半島間的水道區域,規劃為綠地及公共開放空間區,同時保有D區填海規劃。認為倘中央不批准水道填海,又或同意不填D區,均屬《城規法》所指的“重大修改”,須重新公開諮詢總規。
林宇滔認為,若在沒有任何水文分析的情況下不填D區,不排除C區與E區間的水域會有淤塞或其他問題;又質疑原計劃用作D區填海的惰性廢料如何處理。主張任何新填海或不填已規劃區的決定,都必須科學分析、有替代方案減少整體影響,而非按官員喜好隨意增減。
總規草案建議把面積逾五點六萬平方米的路環疊石塘山地段規劃為居住區,引起社會嘩然。
林宇滔直言,疊石塘山開發為居住區,勢必會大面積挖山體,破壞生態,與《城規法》第四條的“保護環境原則”,及居民普遍主張把路環作為市肺的理念相違背。促請該區劃為生態保護區,確保山體的完整性。
保西望洋視角景觀
南灣湖CD區限高六十二點七米的規劃,亦引起不少公眾擔憂。林宇滔促請政府明確南灣湖CD區各地段的詳細建築限高,維護西望洋山至嘉樂庇大橋的視覺聯繫,確保公眾能從主教山山上一百二十度的視角俯瞰海面,及從海上仰望山上,均不受過高建築物的遮擋,連結山海之間的關係,加強反映“山·海·城”的城市空間格局。並倡把廿一個景觀視點所涉及的地段作出明確限高,確保所有景觀視點的視野,得到切實保護。
林宇滔並要求在總規草案中,明晰今後所有海岸線及湖岸線留作公共空間,制訂短、中、長期的整治及規劃,使之成為宜行宜遊的綠化空間及濱海走廊,納入“慢行交通”規劃。
次分類難取信公眾
他指出,將“生態二區”的整個區域納入“生態保護區”中,避免該區被開發而損害本澳絕無僅有的濕地自然生態。另外,本澳擁有八十五平方公里的海域,但總規卻沒有具體規劃內容,須制訂相關海域配合發展的規劃。
林宇滔認為,今次總規出現不少土地爭議的主因,是因當局沒有按照《城規法》制訂規範土地分類及次分類的行政法規,尤其是次分類的未來使用的方向均變成口講無憑,難以取信公眾,當局須盡快制訂行政法規修補有關漏洞。
此外,路環高爾夫球場規劃為“旅遊娛樂區”,建議土地次分類明確只能用作高爾夫球相關之用途,並明確該區限高。總規應明確“公共基礎設施區”次分類土地的位置,如污水廠、燃料中途倉、危險品倉庫及火葬場等鄰避設施。
林宇滔有感,總規諮詢文本是“應付式交功課”,雖符合法律的基本要求,但只有願景式口號,缺乏前瞻規劃;如總規內無交通雙環雙軸規劃,令人失望。總規亦缺乏各項數據及指標,擔憂不利後續詳細規劃的編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