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涵蓋航運移民澳葡財政苦力販運
四學者獲文局學術研究獎學金
【本報消息】為鼓勵開展關於澳門文化及澳門與中外交流具有原創性的學術研究,文化局自一九八八年起設立“學術研究獎學金”,多項研究成果並出版成專著。二○二○年度“學術研究獎學金”經甄選後,四位分別來自本地及海外學者的研究課題獲發獎學金。
專家匿名評議
為使獎學金申請甄選過程更符合學術規範,以及體現公平、公正原則,根據《學術研究獎學金規章》規定,文化局委託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組織專家,對所有申請項目匿名評議,提供學術意見予甄選委員會參考。甄選委員會由文化局副局長梁惠敏、澳門科技大學講座教授湯開建、澳門大學人文學院特聘教授朱壽桐、澳門大學《南國學術》總編輯田衛平及文化局學術及出版處代處長吳美娟組成。經參考專家意見和綜合討論後,甄選委員會在本年度二十七份申請課題中,甄選出四項研究課題獲發放獎學金:
(一)“Catalogue of Macao Shipping 1700-1833”(譯名為《澳門航運目錄1700-1833》),課題研究者Paul Arthur Van Dyke,美國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南加州大學)哲學(歷史學)博士,現職中山大學教授。課題記錄一七○○至一八三三年間一千多艘澳門往來船隻的數據,在研究澳門往來船隻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澳門海外貿易情況,為復原和理解澳門與外界的聯繫提供詳實史料。
(二)“‘九九’後澳門移民研究”,課題研究者周大鳴,中山大學法學(民族學)博士,現職中山大學教授。課題聚焦一九九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後,澳門新移民的社會互動與族群關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計劃的實施、國際環境變化等現狀,對澳門移民與社會發展的階段性關係進行研究。
(三)“近代澳門財政研究(1844-1911)”,課題研究者趙新良,澳門大學哲學(歷史學)博士,現職廣州大典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課題以一八四四至一九一一年澳門轉型時期澳葡政府財政的演變和發展歷程,以及其對於澳門文化與中外文化交流的互動關係進行深入研究。
(四)“Macau, do oceano aos arquivos. Documentaçãosobre Macau e as suas rotas marítimas do século XIX em arquivos no oceano Índico”(譯名為《澳門,從海洋到檔案館——印度洋國家檔案中有關澳門及其19世紀海上航線的文獻》),課題研究者Pedro Manuel Sobral Pombo,葡萄牙ISCTE-Instituto Universitrio de Lisboa(ISCTE里斯本大學學院)人類學博士,現職印度果阿大學助理教授。課題以印度洋國家檔案中有關十九世紀從澳門出口的契約華工(俗稱賣豬仔)及其海上運輸航線的文獻及與之有關的遺跡作為研究對象,探究該時期澳門苦力販運和海路運輸情況。
《學術研究獎學金規章》詳情及獲獎名單,可於文化局網頁(www.icm.gov.mo)瀏覽。查詢可於辦公時間致電文化局,電話八五九八 · 六七三八,或電郵至bolsa.depub@icm.gov.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