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需求助推跨境產品
螞蟻集團將以A+H於滬港兩地上市,兩地合計集資額超過兩千六百億港元,成史上最大的IPO個案。阿里創始人馬雲形容“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融資定價,也是五年來第一次在紐約城外完成如此大體量的定價”。為了抽新股,有報道指內地小投資者憂無法在上海的IPO分一杯羮,將轉戰香港市場,矚目程度可見一斑。
疫情以來,經濟低迷、營商困難、就業轉差……居民財富縮水的陰霾揮之不去,由此改變了對未來收入的預期,故各人節流與開源並行。當中,投資理財則可能成為居民增收的方式之一。如每逢有大型新股上市掀起抽股熱,包括早前香港上市的農夫山泉超額認購逾千倍,創造了港股歷史凍結資金總量的新紀錄,當中不乏澳門居民的參與。
澳門居民長年有投資理財的習慣,由此衍生出財富管理業務。據官方研究季報的數據,去年底,澳門銀行稱有財富管理客戶逾卅一萬,當中委託管理資產三百萬或以上的高端客戶有七萬六,兩者均按年增加超過一成。這些客戶中,超過九成為澳門居民(包括特區政府),投資組合市場價值達兩千億;來自廣東及香港的客戶雖僅約百分之七,投資組合市值逾四百億。
從客戶數目與管理資產市值,體現希望為資產配置尋出路,實現理財增值。投資選項以高流動性的資金類及存款佔近六成,證券及基金佔約四成。
然而受疫情衝擊,全球經濟走向低增長、金融市場高波動的環境,多國釋放的流動性、低息甚至負息環境,資本市場受不確定性影響,對財富管理有不同的要求。投資風險偏好呈整體下降,追求安全可靠、收益穩定的產品更受歡迎,並希望投資品種多元化。
在這大氣候下,早前人民銀行會同港澳的金融管理部門發佈公告,將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早已提供了市場需求空間,以滿足疫下資產配置的新需求,並可利用金融科技試點創新產品。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