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文學
想來上世紀八十年代真的出現了不少具影響力的作品,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及馬奎斯的《百年孤寂》是其中一些表表者。村上春樹一九七九年發表的《聽風的歌》,大概都可以算進來。開始時,我還以為是個人的喜好,經常把這些“陳年”東西整天掛在嘴邊。誰知道最近看一些以中學生為對象的文學刋物時,竟然給我發現了《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的蹤影,實在有點意外,因為大學裡很多學生都沒有讀過這部小說。我在課堂裡推薦學生們看這部書時,他們都會感到吃力,投訴看不懂,所以我有點好奇,到底中學生看到這部小說的片段時會怎樣想。
這個年代還說看書會不會有點不合時宜,更不要說是文學了——最近我對這個問題想得特別多,因為這陣子特別多人談數位文學(digital li-
terature)或數位人文學(digital h-
umanities)等方向。雖然數位文學是比較文學研究的其中一種方法,但我對電腦的認識真的不多,所以沒有想過用這個方向來分析文學。不過在不同場合有機會聽過介紹,也算知道一點皮毛。其中有一次在面試時,聽到的最匪夷所思,那時我對數位文學研究還一無所知呢。有參加面試者介紹他的研究時,提到用電腦程式統計康拉德(Joseph Conrad)小說中的動物種類,我們在座的面試者真的嚇了一跳。對方還突然問起我們,如何配合他的數動物計劃。我當時差點忍不住,事後和其他同事提起時,大家都笑了出來。當然笑過以後,我們亦開始認真思考使用數位方式如何幫助研究文學呢?
這個問題還沒有完全想得通,但這陣子因為工作上需要,開始設計數位人文學的研究計劃,我採取較常用的虛擬展覽來介紹文學。現在還不知道效果會怎樣,不過說來大家都在想不同辦法,讓人們接近文學呢。
區仲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