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10月13日
第B04版:要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美兩學者獲經濟諾獎

威爾遜 (網上截圖)

米爾格羅姆 (網上截圖)

美兩學者獲經濟諾獎

【本報綜合報道】據中新社、中央社十二日消息:斯德哥爾摩消息: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二○二○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於北京時間十二日正式揭曉,獎項授予來自美國的經濟學家保羅 · 米爾格羅姆和羅伯特 · 威爾遜,以表彰他們“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創新了新拍賣形式”。

保羅 · 米爾格羅姆出生於一九四八年四月二十日,羅伯特 · 威爾遜出生於一九三七年,他們目前都供職於美國斯坦福大學。兩位科學家將分享一千萬瑞典克朗(折合約九百萬澳門元)的獎金。

創新拍賣模式

諾貝爾獎官方網站稱,“兩位學者用自己的見解設計了新的拍賣方式,從而使得一些用傳統方式難以售出的商品和服務得以賣出。他們的研究使世界各地的賣家、買家和納稅人受益。”

“他們的理論發現改善拍賣實務。今年的得主米爾格羅姆和威爾遜研究拍賣的運作方式。他們以本身的專長為難以傳統方式銷售的商品和服務設計出新的拍賣模式,例如無線電頻率等。他們的研究不但嘉惠拍賣者和競標者,也造福全球的納稅人。”

破“贏家魔咒”

八十二歲的威爾遜發展出拍賣具有共同價值物件的理論,這種價值在事前並不確定,但最終對大家而言都相同。

舉例來說,像是無電線頻率或者是特定區域礦物資源的未來價值。威爾遜揭示為甚麼理性的競標者傾向將競標價置於他們對共同價值的最佳預估值以下,因為他們害怕所謂的“贏家魔咒”,也就是得標者最後因付出的金額過高而成了輸家。

七十二歲的米爾格羅姆則設計出一套更一般性的拍賣理論,不但適用於共同值,也可套用在因競標者而異的私人價值。他針對一些眾所周知的拍賣模式分析競標策略,證明當競標者在競標時知道更多彼此的預估值,有一種模式會帶給拍賣者更高的預期收入。

諾貝爾獎委員會主席彼得 · 弗雷德里克松表示,“今年的經濟科學獲獎者是從基礎理論開始,後來將他們的成果應用於實際,並在全球範圍內傳播。他們的研究對社會大有裨益。”

與其他獎項不同,諾貝爾經濟學獎並非按照瑞典發明家阿爾弗雷德 · 諾貝爾的遺囑所設立,而是由瑞典中央銀行於一九六八年創立,並於一九六九年首次頒發。它真正的名字是“瑞典國家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 · 諾貝爾經濟學獎”。但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評選標準和授獎儀式方面與其他諾貝爾獎項相似。

2020-10-13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75417.html 1 美兩學者獲經濟諾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