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小語)電子政務關鍵在互聯互通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徹底改變所有人的生活模式,線上教育、遠程辦公、視像會議、網上預約等電子化“非接觸式”需求急增,甚至是“消費卡”的直接推動本澳電子支付全面普及,“健康碼”產生及轉換,推迫居民與全面電子化掛鈎。疫情為社會帶來重大影響,亦反向推動本澳電子化進程,特別是今屆政府在抗疫防疫工作上充分利用科技手段,迅速反應,如初期的口罩保障供應系統,以至後來的“健康碼”、核酸預約等,全都電子化流程,一洗過往政府電子政務落後、拖沓的形象。
智慧化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惟本澳電子政務的發展,急驚風遇着慢郎中,多年來空喊電子化,有姿勢冇實際。審計署前年發表報告狠批本澳電子政務虛度十六年光陰,由行政公職局主導的電子政務建設不僅未能與時並進,一些基本環節更長年停留在起步階段。經檢視及改進後,當局近年邀請阿里巴巴助澳構建智慧城市,並推出“一戶通”、“一窗式”服務等,《電子政務》亦完成立法。
現時透過“一戶通”帳號及手機應用程式,居民已能線上報考公職、向部分部門申請預約、向身份證明局申請證明書、向社保基金申請津貼等,但不少具體申請及審批手續仍需親身到部門辦理,未能實現全程電子化。猶記得疫情爆發初期,因應防疫需要,政府部門一度暫停對外辦公,大批居民未能辦理政府服務;直至二月中旬,部門陸續恢復有限度運作,居民一窩蜂到場排隊辦理手續,輪候費時亦不利防疫。現時各部門亦因公文仍需人手送遞,部門之間難以做到真正且快速的互聯互通。凡此種種,反映加快電子政務步伐的重要性。
新的《電子政務》法律及《電子政務施行細則》今日起生效,將從公共部門的文件、電子證明、數碼證照、數碼化接待的各項程序及電子通知等方面作出規範,社會寄予厚望。特別是如何整合好現時政府部門各自推出的電子化服務及應用程式,真正做到“一APP在手,處處通行”的便民服務,攸關重要。
夏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