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過盡造船業
靠山食山、靠海食海。捕漁業與造船業曾是澳門的支柱行業,當中造船業在上世紀蜚聲港澳,“澳門製造”就是當年的信心保證。
澳門有據可考的第一家船廠,可追溯至一八八四年,但造船工會、即工羨行會館卻比這家船廠再早三十年,可見當時業界已具一定規模,只是因政策禁令而沒有正式記錄。
之後數十年間,澳葡政府推動漁業,加上香港漁船為躲避日軍而停留澳門,澳門的造船業在人力、技術、經驗上不斷累積,造船廠亦在本島、路氹越開越多。
曾輝煌傳承回憶
有二十多年造船經驗,人稱“師傅泉”的老船匠溫泉介紹,澳門造船業最輝煌的時期應該算是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間,當時是漁船從風帆走向機帆的變革時期。不但大批澳門漁船需要更新,許多香港和內地漁民亦專門來澳訂造船隻,船廠因而忙個不停,船匠的收入亦比其他工匠更高更穩定,即使當年整體經濟不景氣,造船業仍能一枝獨秀。
可惜花無百日紅,由於近代漁業萎縮,內地經濟開放,技術再次更迭換代等因素影響,造船業無可避免走向衰落。二○○五年,最後一艘“澳門製造”漁船落水,至此造船業與爆竹、神香等傳統手工業一樣成為歷史。昔日的輝煌鼎盛,如今只留下為數不多的遺址。造船的工藝、技術雖然失去了昔日的商業價值,但今時今日仍有溫泉師傅,以及一些歷經當年盛景的老匠人,仍在將這種回憶透過另一種方式傳承。欲知更多詳情,立刻掃碼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