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座談會獻策城市總規劃
【本報消息】澳門城大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澳門城市總體規劃座談會”昨日舉行,座談會上,城大學者主要圍繞澳門城市總體規劃展開討論,就都市更新、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空間環境利用等議題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議。
座談會昨日上午十一時在城大行政樓會議室舉行,該校分管科研的協理副校長兼中心主任葉桂平,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執行副院長王忠,國際旅遊與管理學院執行副院長李璽,創新設計學院助理院長王伯勛、課程主任周龍、助理教授李超驌,講師楊華傑、閆笑一,科研管理處長盛劍及研究人員陳佩儀、蕭明玉出席座談會。
葉桂平表示,此次公佈城規草案明確了澳門區域定位,內容豐富且存在不少亮點,他表示,將澳門構建成為“快樂、智慧、可持續及具韌性的城市”的出發點很好,但通篇細節和數據較弱,對“智慧”着墨不多。他又稱,都市更新迫在眉睫,是本澳城市規劃與城市發展的重中之重。建議政府加快都更法立法,以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手段細化分區規劃,為本澳社會經濟發展和居民優質生活提供強有力支撐。
王伯勛提出,是次城市總體規劃草案涉及“特色商圈”和“景觀維護”兩個項目,但內容可再加強細部的設計規範,應從“視覺環境”角度考慮城市規劃,維護城市景觀環境的協調,促進城市風格統一,達成建設美麗家園的願景。
周龍指出,草案中規劃分區與日後控制性詳細規劃及城市設計所依據的分區範圍界限,主要依據統計範圍設定,缺少對既有區域客觀分析,對城市行為活動和空間規劃的實際限定作用少。草案提出的澳門半島東北側近岸填海是否會影響海水循環、破壞關閘東側僅存自然濕地與生物棲息地,以及內港區域常受水患威脅、城市交通壓力大是否合適商業區發展等問題需進一步論證。
李璽表示,他非常認同規劃所提及的有關旅遊多元化發展及優化旅遊承載力的策略指引,但當中較少提及如何實現多元化及優化承載力。建議規劃者應更新對旅遊資源的理解,在充分考量旅遊市場發展趨勢和優化承載力的基礎上,在規劃分區中給出更多可能的新興旅遊業態的發展方向。
關於文化保育規劃,王忠提到可在路環建立文化生態保護區,將傳統的民間信仰、節慶、方言、醫藥及飲食等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秉持“有形和無形、文化和生態”並重的保護理念,拓展“生態保護區”的內涵,引入“文化生態保護區”的概念,對路環生態環境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做整體性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