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 擁堵解結
隨着社會經濟發展,本澳人口迫近七十萬,交通出行需求與日俱增。截至六月三十日,全澳機動車輛總數突破二十四萬,當中私家車接近十一萬輛;擁有兩架或以上車輛的人數更多達四萬四千一百一十六人。但行車道路總長度僅四百五十三點八公里。試想像只是將全澳的私家車放滿在行車路上,以每輛車長五米計算,就已經超過全澳道路總長。
慢車塞車,習以為常。多年來,居民飽受交通問題困擾,不論是上班上學的尖峰繁忙時段,抑或是周末日齊齊出車的日子,均是塞!塞!塞!駕駛者怨聲載道,無奈只能在網上討論區發洩。儘管當局近年通過完善本澳陸路交通政策和積極推動智慧交通的發展,一些如“交通資訊站”、“巴士報站”等應用程式,的確方便了居民出行,但對於改善路面交通擁堵,居民未感成效。反而只是一個路段有工程,總會“牽一髮動各區”,連鎖效應,多路塞車,駕駛者感受甚深。昨日交通事務局在美副將大馬路兩個路口增設交通燈組,就觸發區內大塞車,影響更蔓延至雅廉訪、荷蘭園等地。同時,不少駕駛者反映沙梨頭海邊街、沙欄仔、鏡湖馬路一帶交通亦嚴重擠塞,疑與提督馬路、內港道路工程有關。
增設更多交通燈組是否有助改善交通?部分路段的交通燈組設置是否合理?坊間意見不一,亦鮮有具體量化證據思辨。但可以肯定,當局近年增加的交通燈組,不在少數。據資料顯示,截至六月三十日,全澳斑馬線達二千○三十六組,當中澳門半島佔一千三百二十八組,路氹區有七百○八組;設有交通燈組的路口,半島有一百○五個,路氹有十六個。
如何平衡行人安全和改善交通流量上,更合理和高效配置交通燈組,方是關鍵。外地近年流行智慧交通燈,透過各種感應設備和物聯網收集和傳送實時交通數據,及時兼顧整體和個別的交通調度,智能調整交通燈的轉燈時間,提升運輸效率,值得當局參考。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