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簡短的故事刻劃人生
《伊索寓言》非常之有名,兒子在很小的時候已經接觸,諸如《農夫和凍僵的蛇》、《怕老鼠的獅子和狐狸》更是屬於耳熟能詳了,但正如我們認識《三國演義》一樣,都是從單元故事,即那些“草船借箭”、“空城計”等學習起,然後才一步步按歷史時序來看整部《三國演義》。故兒子到今天應該也要看看整部《伊索寓言》。
名著就是有這樣子的好處,不用費心去找,只消去圖書館一借就有。誰知一輕視就真出事了,但發現問題的還真不是筆者。兒子問:“《伊索寓言》不是伊索寫的嗎?”我回答當然是伊索寫。他卻說:“這不是明明寫着菲奧納 · 華特斯寫的嗎?而且還是英國人呢!”
我拿書一看,果然如兒子所說,原來這是作者對《伊索寓言》的重新編寫,雖然這與筆者原意不同,但看畢整部書,卻發現作者所用的故事框架還是大體遵從了《伊索寓言》的安排,尤其是以動物為核心主軸。以簡短的故事來刻劃人生,每則故事都蘊含哲理,或抒發對人生的領悟,可謂與原著相當一致。諸如《公牛和山羊》就說了一頭牛為了躱避獅子而逃進一個滿是山羊的洞內,但任山羊如何攻擊,也不出洞。從而道出當你害怕更大的危害時,往往會對較小的危害視而不見,這故事在原著中並没見到,明顯是新創作,但正正由於這樣也為不少故事添加了新的活力。
熙 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