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製造
中美角力波譎雲詭,香港成其一主戰場,“Made in Hong Kong”保衛戰
上演,影響之大未可估量,前途未卜。 “Made in ▁ ▁ ”是必須搶佔的高地,一如“Made in Germany”、“Made in Japan”為高品質的保證。哪怕是日製電飯煲、厠所板,亦一直為國人所鍾愛、爆買。
按美國要求,以後出口花旗國的香港產品,只能標“Made in China”而非“Made in Hong Kong”,撇開政治不談。要知一個“Made in ▁ ▁”興起,需經多代人努力,在研發、設計、製造、質保等方面下相當工夫,才能在國際打響知名度。
有人説,香港早不玩製造業,影響有限。此言差矣,香港的珠寶、食品製造等名堂仍響噹噹,或許實質金額事小,事大的是“Made in ▁ ▁”乃城市靈魂、核心競爭力。國人花無數心血,旨在洗脫“Made in China”低端、平價、低質的標籤。小城如澳門,也有很多人在努力保衛、提升、推動“Made in Macau”可見其重要性,若不能用“Made in Macau”我們必然扛起手來,豈是輕描淡寫的事?“Made in Hong Kong”價值不容低估,後續得看中美角力及美國的影響力,若只美國獨行,傷害尚小,假若歐盟、其他地區仿效,後果嚴重。
強 生 hengu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