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08月25日
第D07版:學生報
澳門虛擬圖書館

如何準備迎接“新世界”?

如何準備迎接“新世界”?

新冠肺炎的疫情已遠超世人想像,早前讀了幾篇專家分析,看來控制疫情的終極手段還是要靠疫苗。但疫苗從出現到成熟再到推廣普及,恐怕不是短時間內會發生的,所以,要指望疫情很快離我們遠去,恐怕是一廂情願的寄望。但可以預見的是,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勢將進一步推動“無人化”以及“AI化”科技的普及和深化,我們生活的世界,從“疫情”到“後疫情”時代,很可能將會發生一場天翻地覆的改變。而且,這股改變不再是表面的,或是規模及量級意義層面的,而更可能是系統規則的改變,為我們這個世界帶來深遠影響。

一個截然不同的“新世界”,不僅影響孩子們的未來,亦會影響我們這些成年人的當下,因此這場挑戰更需要大人孩子一起面對。平心而論,或許孩子們比大人更有優勢——面對不可知的未來,成年人心生惶恐、焦慮,連自己都還沒有理解、學會的事,就想塞給孩子,而且希望越多越好、越快越好,這大概也是坊間各種補習班、興趣班林立的原因。孩子們的時間表被塞滿了各種項目活動,似乎給家長們帶來了暫時的“安全感”,但最後能有幾分作用?恐怕真的只有天知道。

早前讀了一篇文章,有教育專家指出,在未來以“素養”為主軸的教育體系裡,比追求知識、技能等表象更重要、影響更深遠的,是“態度”——決定孩子未來的,是他或他/她 是否擁有“自主學習新知的態度”。早前英國經濟學人智庫提出的《全球未來教育指數報告》(Worldwide Educating for the future Index),強調未來的教育理念,必須讓學生具備批判思考、合作、對全球性問題的意識。畢竟,在網絡與AI大行其道的今天,“知識”已變得越來越唾手可得,相比起死記硬背、考試測驗,孩子更需要具備將知識變成力量的能力和意志。因此,從家長到老師,日後要學習如何放下傳統思維:比如花費太多時間在瑣碎的小事,總想着要操控孩子學習或成長方向,控制進度、秩序,但卻忽略甚至抹殺了孩子的創造力和驅動力,最後或許會得不償失,不但輸掉了孩子們的現在,可能也輸掉了他/她們的未來。

櫈仔爸爸

2020-08-25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65641.html 1 如何準備迎接“新世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