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無限可能的職涯設計
最近在讀《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作者是史丹佛大學產品設計學程兩位教授。書中講述怎樣以設計師的視角及思考工具去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書中提及的一個想法比較有趣,作者指出人們在職涯選擇的時候,常常有一個誤區,認為必定存在一個最正確的“A計劃”,只要選取了“A計劃”之後,一切就會一帆風順。就像現在中學生選取大學專業時,長輩們往往會建議報讀金融、法律、中葡翻譯等學科,並展望其一旦畢業就可以“錢”途光明,成為“人生勝利組”。
但作者破除迷思,指出職涯規劃往往有許多個同時正確的“A計劃”、“B計劃”、“C計劃”,無論你選擇哪一種職業道路,都可能是一條康莊大道。所以不管第一步邁出的方向是什麼,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性格和技能隨時調整,都可以打造出具有意義的事業。
試圖在起點處就要尋找到人生的最優捷徑十分困難,一般只有透過不斷的試錯和微調,才可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職業及生活。美國網紅蓋瑞 · 范納洽曾說過,“為什麼大家覺得自己必須在十八、廿二、三十歲前就找到人生目標?這完全不合理,明明‘搞懂人生’這回事就得花上一輩子。”
而中途“轉行”卻成功“轉型”的成功例子也有很多。亞洲首富馬雲從英語老師到成為電商巨頭,薩爾曼 · 可汗從避險基金分析員變成顛覆美國教育的科技教育實踐家,又如作家金庸,大學就讀外交系,也曾經向外交部求職,最終放棄了外交官的夢想,從此文壇多了一名武俠小說泰斗。
與其寄望找到一條一勞永逸的職業發展路徑,倒不如想像自己在進行一場漫長、有趣的“尋找自我”的遊戲,在過程中想出各種選項,不斷去體驗、感受,才有可能從中確定到合適的方向。
昆 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