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中風景)球桌上的友誼賽
由於新冠疫情放緩,近期“報復式活動”增多,傍晚準備下班時,我經常呼朋引伴、召集同事們去打乒乓球,也算讓大家在工作之餘透透氣。
打乒乓球的記憶我有不少,小學和表哥在他家中架起床板作戰場,中學放學流連校園排隊“挑機”。有別於需要團體合作的籃球和足球,對面只有一位對手的乒乓球,總能帶給我簡單純粹的快樂。我只需打敗面前的對手,盡量讓自己留在球場上,接受挑戰,繼續享受打球的樂趣。
某天,走上三盞燈活動中心,一如以往,在鄰桌打球的,都是剛下班或已退休的長者。打過招呼後,就各自在球桌上“招呼”對手。坐在旁邊休息時,我觀察四周,鄰桌的長者們板起臉,一言不發,看似單調地揮動球拍,純熟地往對方的半場打過去;相比之下,我的兩位損友盡打高而不快的“嘀噠波”,邊說邊笑,彷彿聊天才是重點,不見互有攻守的博弈,只見球來球往的友誼。
球場上一直勝負心很重的我,從沒想過進入職場後,體育運動的競技性不知不覺間在消減,變成了調劑生活、減輕工作壓力的項目。平日在辦公室內找不到聊天的間隙,就把聯繫感情的場所搬到球桌上。
網球場上兩人相距太遠,壁球和保齡球難以面對彼此,籃球和足球戰術複雜,人數眾多,不一定人人願意和你傳球“吹水”。只有乒乓球和羽毛球這種需要面對彼此,同時兩人相隔不遠的運動,適合演變成無競爭性的休閒聊天活動。在這個手機至上的年代,場下跟隊的人反而會低頭玩手機,場上的兩位玩不了手機,打球也好,聊天也罷,只能強逼性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對手身上。
話雖如此,腦筋不靈活的人如我,一心不宜二用。球場上,相比起聯繫感情,我更期待比賽,更喜歡把專注力集中在每一分的勝負之間,陶醉於每一球不足一秒的反應時間中。
古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