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可畏?
生活總是在各種是是非非裡打轉。當自己成為是非的主角,該如何自處?有人會不避嫌地去澄清;有人會躲起來,希望事情能被淡忘;有人會借機發揮,製造更多風風雨雨。說到底,這些人都介意自己牽涉其中。似乎沒有多少人可以做到視若無睹、充耳不聞,繼續我行我素。
其實,大部分是非都無傷大雅,反正事實如何,自己知道便好,與其他人根本無關係。不在乎別人如何看待自己,可說是一種修為。我自問未能完全做到,但也在積極學習當中。以前如果被冤枉,我會非常生氣;現在若聽到一些與事實差一大截的謠言,只會一笑置之,同時佩服造謠者的創意。
每天聽到很多是非,哪些該相信,哪些不該信,又是一種學問。面對是非,不用認真,當是娛樂聽過便算,無謂上心。最忌是非當人情,什麼“跟你說是為你好”、“我只是好心提醒你”等等,都是造謠者老掉牙的開場白。聽了後聳聳肩,不傳謠,就是應付“是非精”的最好方法。
人言可畏?當然可畏。英國作家伊恩 · 麥克尤恩的小說《贖罪》就是一個好例子。主角布里奧妮想像力豐富,並深信自己想像的是事實,指控羅比,讓他背上強暴犯的罪名。現實中,我們未必會遇上這般極端的事情,不過倘若我們僅僅為了不吐不快的口慾,講是講非,甚至加鹽加醋,可能會給當事人帶來很多不必要的困擾和傷害。與自己無關的事,還是一於少理。
道理人人都懂,不過是非就像照相機中的各種濾鏡,誘使我們為平白的事實徒添古靈精怪的色調。而諷刺的是,有時候我們寧願沉迷在醉人的色調裡,也懶得去看現實一眼。
月 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