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外行的碎碎唸
喜歡上京劇是近幾年的事情,特別是有過現場欣賞高水平京劇表演的經歷後。但我對京劇的了解並不深入,還停留在“看熱鬧”的外行階段。
我有個師兄,是資深戲迷,有次坐他的車,聽到他車裡播放的音樂,全是經典的京劇唱段,於是我們就着京劇聊了起來。
他推崇的是民國時的大師所留下的經典唱段,比如梅蘭芳、馬連良、荀慧生、麒麟童等等,至於耿其昌和李維康,他以為次之,而于魁智與李勝素,又再次之。我問他對梅葆玖的看法,他認為因為種種原因,並沒有達到梅蘭芳的一成功力。
我說到梅葆玖曾經講過的一句話:“男旦的式微是歷史的必然,我並不因此怨天尤人。”師兄想了想,說了一段挺有意思的話。他認為,任何一種藝術形式,在達到頂峰後,必然會有一個回落的過程。比如唐詩,這一文學藝術就是在唐朝登峰造極,此後慢慢衰落,歷代詩歌也有佳作,但頂峰時期,只在唐朝。又比如宋詞、元曲等等。一種藝術形式在達到極致之美後慢慢衰落時,可能另外一種藝術形式正在興起。京劇自徽幫進京後,已經在民國達到了藝術的頂峰,此後的種種,是符合歷史規律的。
挺有道理,不過我還是喜歡看現在的京劇。現代京劇的舞美設計有過去不具備的優勢。記得國家京劇院上次在澳門演出的《帝女花》,舞美設計絕對是一流水平。而且各種媒體傳播方式的興起,能讓京劇更有機會接觸尋常百姓。至於唱腔方面,美就是美,即使美的水平略有折扣,也無損美的本質。
可能有時不那麼內行的外行,才能體會熱鬧的妙處,畢竟,古來高手皆寂寞,獨孤求敗的心事,更與誰人說?
楊 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