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道塞滿石屎垃圾污物影響去水能力
北區水浸被質無定期巡渠
【本報消息】今年雨季的首場暴雨即令本澳多區水浸,暴露出下水道疏水能力不足的弱點。若說“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澳門的“良心”在暴雨檢驗下是否過關?發展策劃研究中心副理事長何仲傳指出,澳門有渠道塞滿石屎、垃圾、污物,影響去水能力,質疑市政部門聲稱的定期巡渠機制形同虛設,要求盡快糾正缺失,追究部門倘有的失職責任。
台山拆渠滿石屎漿
台山近年成為水浸黑點之一,尤其台山中街、李寶椿街一帶。何仲傳認為,除因台山中街等地地勢較低,容易積水,部門的定期巡渠機制亦有問題。據知情人士反映,今年三、四月期間,曾在台山中街拆了一條下水渠,但內裡塞滿石屎泥漿,根本無法正常排水,質疑若如部門聲稱的“會定期巡查渠網,確保下水道暢通”,為何遲遲未發現渠道內塞滿建築廢料,影響排水能力?
他估計,附近有一項公屋工程曾於一六、一七年期間進行地基工程“倒石屎”,或因此有石屎流入街渠。認為若發現渠道塞滿建築廢料,就應在附近的建築工程查找原因。建議若有大型建築工程即將開展前,應先專用下水渠的視像拍攝系統(CCTV)記錄情況,完成工程後再用CCTV拍攝並作前後對比,以辨別塞渠原因。
更換渠道嚴重水浸
他表示,台山中街被石屎堵塞的渠道更換後,在今年五月的暴雨下,該處仍然水浸嚴重。建議有關部門應立即按該區渠道走向作分析排查,亡羊補牢。對一些有較大可能堵塞的下游渠道,如青洲坊公屋項目附近的渠道進行排查,看看是否也有石屎塞渠阻礙去水的情況,並將相關情況向公眾交代。
何仲傳表示,亦有一些水浸區,打開雨水井蓋後,卻發現垃圾、油脂、污物盈滿,已近井蓋,相信盈滿情況非短期形成;亦有雨水井內雜草叢生,長出井蓋外,種種的實證均令人質疑市政部門的定期巡查及清淤機制是否有效。
箱涵清淤仍藏巨污
何仲傳提到,市政署前年十二月曾對黑沙環區的大型雨水箱涵清淤,以加快暴雨期間的排水能力,據了解該工程亦在今年初完成驗收。但驗收至今不久,今年五、六月的連場暴雨下,箱涵依然沖出大量的污物,並污染海上環境,令人質疑是否真如部門所言已“徹底清淤”?據珠江水利委員會下設珠江科技研究院在清淤前所作的調研,箱涵內藏約五千立方米的淤漬物,是否徹底清理應有量化的指標。
他認為,進行清淤工程前後,應有攝像頭拍攝畫面作前後對比,甚至作為驗收的憑證;清出的淤泥亦會運往堆填區。促請部門交代前年清出淤泥的數量及資料,及調查今年仍沖出巨量污物的原因,並向公眾交代。
查找原因糾正缺失
為解決水浸問題,政府有意進行多項治水工程,包括興建地下蓄水池等。何仲傳以狗場蓄水池為例,指該地地勢高於高士德,質疑是否能成功引流高士德的暴雨水流及解決水浸問題。工務局報告曾指出,好多時水浸是因塞渠所致。若因塞渠而起的水浸,不應動不動就建大工程補救,部分治水工程若非必要、又無效益,需要進一步論證再落實。
他稱,澳門水浸問題長期未解決,嚴重影響居民生活及公共財產安全,對居民人身安全以至公共安全亦帶來負面影響。這不僅是市政問題,也影響到社會安定,必須重視。從上述種種例子,均反映巡渠機制的問題。有關部門不能再搪塞了事,必須立即查找真正原因並糾正缺失。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及上級單位應嚴肅跟進,並追究部門倘有的失職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