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06月21日
第D09版:澳門街
澳門虛擬圖書館

自由商港與穆斯林軍警

嚤囉園的出現是澳門特殊地理和歷史地位使然

圖二:從前的葡文商業學校(澳門葡文學校前身,現為滙業銀行行政中心)

圖四:嚤囉園內65%土地,五八年轉給治安部隊做修車房。

圖三:第一個業權人Remédios葬於聖美基墳場

圖一:位於萬里長城的摩爾兵營(現 為港務局大樓)

自由商港與穆斯林軍警

——嚤囉園的前世今生(上)

嚤囉園雖然沒有被列入澳門歷史城區世界遺產名錄之內,但在澳門數百年中西文化交匯的歷史過程中,嚤囉園也佔着一個重要及特殊的地位。通過了解它的出現及存在,可以發現它與澳門城市發展有着轇結扣合的發展關係。

“嚤囉”一詞的來源

講述嚤囉園之前,首先了解“嚤囉”這個詞彙的來源。“嚤囉”是從葡語Mouro借用過來的。然而在歷史上較正確的稱呼應該是“摩爾人”,指古代中東和北非的回教徒。早在公元前摩爾人已經居於地中海沿岸地區國家及島嶼,包括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領土(伊比利亞半島),意大利西西里島、撒丁尼亞、馬耳他、法國的科西嘉島和西非等。

中世紀伊斯蘭教的出現,迅速傳播至中亞、西亞、南亞及北非各地。摩爾人接收這個宗教後,隨着穆斯林強大的勢力開始擴張版圖。從北非渡過直布羅陀海峽,攻佔歐洲西南部的西班牙及葡萄牙,然後勢如破竹地攻陷歐洲其他國家。因此,無論葡文Mouro、英文Moorish或其他歐洲語言都將“摩爾人”指來自北非及西非征服伊比利亞半島的伊斯蘭教徒。

然而港澳地區所用的“嚤囉”一詞雖借用葡語Mouro的音譯,但意思已泛指印、巴籍回教人士。原因是葡萄牙人從果阿帶來印度回教軍人,後期英國人也從印度殖民地帶來印、巴籍人到香港。所以香港已故基督教牧師兼澳門史學家施其樂(Carl

Thurman Smith),在他所著的《1700—1930年珠江三角洲的穆斯林》中才有此說法,“摩爾人的概念似乎又很寛泛,指的是黝黑皮膚的人,這種人在印度十分普遍,一看就知道不是歐洲人或亞洲其他民族的人。這些人可能是阿拉伯人,但絕不能肯定地說他們確實是穆斯林信徒。”(注1)

自由商港人口繁雜

嚤囉園,對澳門人來說,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原因是伊斯蘭教並非澳門的主流宗教,嚤囉園位於僻靜的地點,園內又有不少回教徒的墳墓,市民對這個地方產生忌諱而鮮少進去參觀,使該處更增添神秘的面紗。雖然如此,嚤囉園清真寺每逢假日卻是穆斯林教徒喜歡聚集做禮拜及閒談家常的地方。近幾年因不少穆斯林國家的勞工來澳門工作,嚤囉園的人數也不斷增加。筆者雖然不是伊斯蘭教徒,有時也會前往閒聊,藉此認識來自不同地方的回教友人。

澳門是一個宗教自由的社會,但一向以來以天主教、基督教和佛教為主。伊斯蘭清真寺及墳場能夠出現在澳門,這並非是偶然的,而是歷史造就了它的存在。不少文獻、出版物及網頁已詳述箇中原因,不外是兩個說法。其中一個是十六世紀葡國開始在澳門駐軍,一六九一年三月十四日在葡萄牙皇室的准許下,在軍人中設立“傳令兵長的就任”(注2),也就是警察部隊的前身。當時這些軍人或警察不少來自果阿、馬六甲、東帝汶等葡國殖民地的伊斯蘭教徒,他們需要一個作為拜祭或離世後安葬遺體的地方。

另一個原因,澳門自開埠以來屬商貿自由港,除了歐洲商人,也有不少來自中東或東南亞的伊斯蘭教商人在澳門經商,又或者通過澳門進入內地進行貿易生意,這些商人同樣需要一個地方進行拜祭或離世後安葬的墓地。上述原因造就了嚤囉園的出現之外,位於萬里長城的摩爾兵營(圖一)也於一八七三年應運而生。

嚤囉園首位業權人

嚤囉園還沒成為伊斯蘭清真寺及墳場之前,誰擁有這片土地?葡萄牙已故史学家文德泉神父著述的《澳門地名學》、施其樂牧師所著的《1700—1930年珠江三角洲的穆斯林》,還有葡國學者路易士庫尼亞(Luís Morais)的《澳門的穆斯林》(注3)等,在他們的作品中只是提及澳門土生葡人Filipi António Osório將嚤囉園這塊土地售予科亞克穆斯林協會。

二○一四年十月十七日葡文報紙《今日澳門》,刊登葡萄牙波爾圖大學工程學院教授José Manuel SimõesMorais的一篇文章《穆斯林清真寺和公墓》(譯名)。文中提及了土生葡人Filipi Antó

nio Osório經地產代理公司,從Maximiano Antó

nio dos Remédios手上購買這幅地皮,由此可以了解嚤囉園最早的業權人並非Filipi António Osó

rio。

誰是Maximiano António dos Remédios?這是令人感到有趣的事。為了探究這位土生葡人的背景,筆者曾經查閱專門研究土生家族史的葡國學者Jorge Forjaz出版的書籍《土生葡人家族》。他在書內記錄四百四十個土生葡人家庭的簡史,嚤囉園前後兩個業權人的家族及其身份也有記錄於書內。

第一個業權人Maximiano António dos Reméd

ios,一八○八年九月十二日出生在風順堂區,屬澳門土生葡人家族“Remédios”的第二代人物,十九世紀時期的澳門富商,一八七一年被列為澳門四十個最大納稅人之一。同年九月十七日組織一班土生葡人成立“澳門土生葡人促進教育協會”(APIM),並擔任第一屆主席。該協會在崗頂前地及東方斜巷交界處建立了“葡文商業學校”,也就是澳門葡文學校的前身,現址已屬滙業銀行行政中心大廈(圖二)。一八七八年一月八日該學校正式啟用,為澳門葡語教育事業做出貢獻。Maximiano António dos Remédios於一八七五年二月一日離世,葬於聖美基墳場(圖三)。

在此順便一提,風順堂區有一條“三巴門斜巷”,葡文名稱Calçada dos Remédios。這條小巷是否與Remédios家族有關係,至今仍未有確實的資料。鑒於Remédios可以作為姓氏之外,也可譯為“藥物”的意思,所以不能肯定與該家族有關係,需日後繼續查證。

一千元售予穆斯林

嚤囉園的第二個業權人Filipi António Osório,出生於一八○五年四月二十日。清嘉慶二十二(一八一七)年間,曾任財政實力雄厚的“澳門保險局”成員。一八四八年他在擁有的馬交石炮台附近一幅土地,也就是今天的嚤囉園建造了一間鄉村別墅,直到一八五四年十二月十六日獲澳門總督基瑪良的批准,翌年三月二十三日Filipi António Osório再以葡幣一千元售予“中國科亞克穆斯林協會”(Companhia dos MourosCojakna China)的負責人JerazManjee。出售者還向“公務庫房”職員Carlos Vicente da Rocha繳納了葡幣七十五元作為支付業鈔及轉移稅的費用。

在聖味基墳場拍攝Maximiano António dos Re

médios的墓地時,在墳場管理員的協助下,還找到Filipi António Osório的胞妹Petronila António

Osório的墓地,《土生葡人家族》一書中也有所提及。

闢墳場與軍事用途

根據José S.Morais的資料記載,嚤囉園的發展大抵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十九世紀初,當科亞克穆斯林社團購買Osório的菜園地之前,已在瑪莉亞二世炮台(馬交石炮台)側,也就是菜園地東北邊至接近海灣的土地開闢伊斯蘭墳場,在記錄中該墳場約建於一七七四年。這片土地從一八三二年一月二十二日開始免費給予使用,所以不存在任何證明文件,這是嚤囉園初步發展階段。

一八五五年三月二十三日是嚤囉園第二次發展階段,科亞克穆斯林社團購得Osório的土地後,面積從馬交石炮台馬路擴展到海邊馬路,原有的墳場和清真寺與新購買的土地合併起來。一八五九年政府開始徵收嚤囉園的土地稅,每年必須向仁慈堂繳納兩百元葡幣。一九二五年位於北邊的土地原有一幅網球場,當時由澳門協和體育會租給穆罕默德慈善協會(澳門穆斯林會舊名稱)。直到一九四九年葡國駐軍因軍事所需,租借了嚤囉園約百分之六十五的土地,合約訂定至二○○五年。一九五八年轉給澳門治安部隊作為車房及維修汽車的地方(圖四)。

注釋:

1、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出版的《文化雜誌》第58期,2006年,第160頁。

2、源自澳門保安部隊網頁:https://www.fsm.gov.mo/cht/history/history.aspx。

3、《南灣(Nam Van)雜誌》第21期,第23—25頁,1986年。

文、圖:陳力志

2020-06-21 陳力志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52615.html 1 自由商港與穆斯林軍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