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06月18日
第C05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隨筆)基督墳場

基督墳場

這裏可能是最少人來的世遺景點了,一來偏僻,二來有文化差異(全英文及葡文),三來很少宣傳,四來墓地總被嫌棄。但自從在澳門拿起畫筆的那天起,我似乎就繞不開喬治 · 錢納利了。在無數的圖冊和地圖資料中看過他的畫,也在論文文獻研究中借助過他的力量,是時候去“看看”他。加之,馬禮遜在英漢翻譯及中外文化交流中的貢獻,使我很好奇,遠渡重洋歸老他鄉的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儘管英文不好,膽子不大,對宗教研究甚少,一顆崇敬和好奇的心足以領我走進這片世遺。

迎門,羅馬式的小教堂,白得純淨,透着聖潔感。

入內,正對着的西式彩色大玻璃上有翻開的一本書,上寫四個大字“太初有道”。起初望文生義,難道《道德經》有另解?轉眼就否了此念,畢竟教堂,怎會有道教呢。可又當何解?感謝谷歌百度,即時解疑答惑,原來是聖經《約翰福音》第一句。感歎自己:粗鄙之人,羞愧之心啊。

四下,靜默的鋼琴,肅穆的高臺,偏安的涼櫈,一切恍如隔世。一百多年前這裏應該是熱鬧的吧,應該有新人結婚的吧,應該唱誦過甜美的歌聲的吧。如今只有我們倆對視,謝謝你接納我。

教堂外,長條灰石或立或臥在青草間。每一塊都寫着一串好看的字母:花體的、印刷體的、手寫體的。每一串字母都代表着一個名字:紐約來的、倫敦來的、香港來的。即便能讀出名字,我也很難了解名字背後的故事。我知道這故事可能中聽也可能不中聽,但無論如何他們都代表歷史,都是不可能改的。“我不認識你們,但我願你們安息”,再鞠一個躬,這是應該表達的尊重。

顯眼處,我找到了錢納利的名字,三種文字注釋的墓志銘也是中西文化並舉。一隻鮮紅的小蟲爬上石碑,繞個圈圈,在高低不平的碑文上自在行走。嘿,可愛的小傢伙,你也知道安睡在這的這位喜歡色彩和光影麼?你是來為這一片灰色點彩的麼?我希望你常過來陪陪他,他會喜歡你靚麗的翅膀。

徘徊間,靠近邊上發現馬禮遜墓的石碑,矮小得差點被錯過。墓碑上寥寥數語,平靜而低調。摩挲着碑文,就仿佛能與百年前的那個人鏈接。果然,在斑駁的文字中我認出了一句:dictionra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語言,是屏障是工具也是載體。馬禮遜先是打開自己的心門,承載東西方兩種文化,才進而主動以翻譯中文版聖經為方式,打開了無數後人探求不同文化的那扇門,也成就澳門獨特的文化形態。今天的我有機會接觸文化認同,並能做些研究,要感謝把身心都放在澳門的這一位啊。

古樹蔥蘢,墓碑默默。這些最早踏上東方土地的人在這裡寂靜了百餘年,他們看過無數人,經過歲月更迭,見過世間百態。留與後人評說,原來即如此。

尊重,是自己贏得的,誰都給不了。

敬先賢。

宋芷諾

2020-06-18 宋芷諾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51991.html 1 (隨筆)基督墳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