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沉管“海底初吻”
【本報記者廣州十七日電】廣東交通集團公佈,今中午十一時四十五分,歷經近三十四個小時出塢、浮運、繫泊、安裝,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首節沉管順利實現與西人工島暗埋段對接,完成“海底初吻”。
經驗收,首節沉管對接精度符合設計要求,標誌深中通道項目關鍵線路的核心控制性工程取得重大進展,更標誌着中國在沉管隧道建設領域登上新技術高峰。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長約六點八公里,由三十二個管節“搭積木”般連接而成,每個管節尺寸為一百六十五米乘四十六米乘十點六米,其斷面寬度達四十六米至五十五點四六米,比港珠澳大橋雙向六車道鋼筋混凝土沉管隧道斷面要寬九至十八點五米,是世界上最長、最寬的鋼殼混凝土沉管隧道。深中通道首個管節(E1)尺寸為一百二十三點八米乘四十六米乘十點六米,重達約六萬噸,排水量如同一艘中型航空母艦,由中國交通建設第一航務工程局承建。
隧道斷面超港珠澳橋
從珠海桂山島預制工廠到西人工島沉放安裝區域,浮運距離長約五十公里,途經七次航道變換。其中經過日均通航船舶超四千艘的伶仃航道,水運航道交通安全管控難度很大。同時,颱風季、汛期等不可預測惡劣天氣隨時會帶來新風險,需要科學預判作業窗口期才能進行安全浮運以及精準安裝和對接。
本月十六日凌晨二時,在我國自主研發製造的世界首製集隧道沉管、浮運安裝於一體的專用船舶——“一航津安1”沉管浮運安裝一體船的提帶下,E1管節通過塢內、外帶纜,緩緩通過深塢塢口,進入伶仃洋外海等待區。晚上九時,E1管節開正式沉放對接工作。
今上午十一時,隨着一體船對E1管節緩緩下放和水平絞移,不斷調整管節坡度,首節沉管成功着床於基底,完成沉放作業。
管節沉放着床後,拉合作業迅速啟動,通過其液壓裝置使管節E1與西人工島隧道暗埋段首次“初吻”。作業人員首先進行千斤頂搭接,並進行拉合。拉合完成後,工作人員開啟閥門排出結合腔內海水,海水巨大的壓力推動沉管前壓,經過潛水員多番水下檢查確認,向管內壓載水箱注水,保證沉管一定的抗浮安全系數。
對接完成後,潛水員進行水下實際探摸,測量人員開展貫通測量。現場檢測結果顯示,E1管節對接端水平偏差和豎向偏差均嚴格控制在設計範圍之內,管節縱坡符合設計要求。至此,經過二百餘名建設者三十四個小時的努力,深中通道首節沉管對接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