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歐盟“此情不再”?
歐盟廿七國外長十五日與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舉行視頻會議。會後,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表示,建議歐美展開雙邊對話,以應對中國所帶來的挑戰。此番言論被外界解譯為歐盟已在中美之間“選邊站”,似乎未必。
就在視頻會議前一日,博雷利撰文指出,在中美緊張局勢成為全球政治主軸的同時,歐盟“選邊站”的壓力也隨之增加,歐盟必須找到自己的定位,以“自己的風格”應對所有挑戰。歐盟會“堅持走中美歐三角關係”,不會在中美之間選擇任何一方。他還提到:“我們還希望與中國在一些問題上合作”。
然而,不管在視頻會議還是會後的聲明中,美國都沒有回應是否同意與歐盟建立“雙邊對話”。美媒甚至認為,這場視頻會議更凸顯這兩個傳統盟友之間的分歧有多深。視頻會議中還有不少細節披露這對盟友“此情不再”。其中,西班牙人博雷利想知道會後的新聞發佈會是否會被翻譯成西班牙語或德語,但答案讓他失望了。他不大高興地問道:“只有法語和英語?德語和西班牙語也是這裏的官方語言,不是嗎?”卻被告知:“但這是關於美國的,所以我們堅持說英語……”不過,美國似乎並不關心這一點。
在視頻會議後,美國國務院發了一份簡短的聲明,只顧猛烈抨擊中國和俄羅斯,卻沒有對昔日的歐洲盟友流露出甚麼熱情。最後博雷利還承認白宮已經作出了一些單方面的決定,“但我們不是每次都會同意”。可以說是狠狠地打了美國的臉!
至於博雷利建議的歐美應展開雙邊對話,以應對中國所帶來的挑戰,實際更像是歐盟想在中美之間扮演調停者的角色,而不是想藉此明確和美國站在一起並與中國對抗。“選邊站”對歐盟而言,既不是合理的考慮,也不符合自身利益。
眾所周知,自疫情以來,中國和歐洲互相幫助,對戰勝疫情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中國的抗疫物資源源不斷地輸送,有力支撐歐洲的抗疫局面。隨着疫情好轉,經濟逐漸開放,歐洲在中國的企業是歐洲國家的企業中少數還在保持盈利,可以說中歐合作為歐洲帶來了實打實的好處。相反,美國此前還對歐洲的許多產業加徵額外關稅,歐洲大為不滿,更覺危機。
此前,美國還曾多次自恃國力強橫,迫使歐盟以及北約的歐洲國家轉變戰略:例如德國國防部長卡倫鮑爾稱美國以關稅為由要脅德國在伊朗問題站隊,以及北約此前的國防技術自研白皮書因可能會分割美國公司的市場而被美國要求取消等。種種行為都讓歐洲感受到美國相較於盟友,更像是一個威脅的存在。
正如博雷利所言:“歐盟自身的利益應該成為歐洲的指南針,而不是為他國做嫁衣!”無可否認,歐盟和美國之間的裂痕,已經相當明顯且逐漸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