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遮擋松山燈塔景觀破壞世遺美名
坊間關注羅理基高樓項目
【本報消息】新口岸羅理基博士大馬路一百三十四地段(近東方拱門),擬建九十米高樓,引起社會關注。保護東望洋燈塔關注組成員之一陳德勝擔憂該項目進一步遮擋世遺東望洋燈塔的景觀,破壞世遺的美名。強調並非針對發展商,只是公眾希望保育燈塔景觀。
冀重新檢討批示
陳德勝重提當年“東望洋燈塔景觀危機”事件,指燈塔於○五年列入世遺,同年政府廢止規劃訓令,並批准在燈塔周邊興建高樓破壞景觀,民眾不滿、抗爭,並致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其後在教科文組織發出紅色警告後,時任特首簽署“限高批示”,限制燈塔周邊樓宇的高度,當中有大樓由原九十九米降至八十八米,但公眾仍不滿大樓阻礙世遺景觀。他強調多年來,公眾保育燈塔及松山決心不變。建議政府盡快出台城市總體規劃及詳細規劃,重新檢討東望洋限高批示,進一步收緊規定。
兩邊限高有別?
政府容許羅理基博士大馬路的樓宇項目建至九十米,理據是按限高批示“依法辦事”。陳德勝反駁,位於東望洋斜巷的超高“爛尾樓”已建至八十米,但限高批示僅容許建至五十二點五米,即超出廿多米。“同一份批示,為何這邊要堅守九十米,那邊就不遵守五十二米限高,是否好奇怪?”
他又擔憂,中聯辦大樓、羅理基博士大馬路一百三十五地段、一百三十四地段等高樓連成一線,形成屏風,破壞燈塔景觀完整性,並阻礙空氣的流通及日照等,希望政府跟隨國家保護景觀線、天際線的理念。
陳德勝並希望發展商能盡社會責任,“批示容許九十米,但不代表一定要起到九十米,可否起到八十米或更低,盡社會責任?”若發展商肯讓步,政府又可否適當放寬容積率作為補償?他期待政府有個完善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