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生態美麗灣區 修復資源促漁業
粵增殖放流逾三千萬魚蝦苗
【本報記者廣州九日電】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近日在惠州舉行增殖放流活動,共向大亞灣海域放流石斑魚、鯛科魚類等海水魚苗一百九十四點七萬尾、斑節對蝦苗三千四百四十萬尾。今年全省預計增殖放流超七千萬單位重要水生生物。
活動以“增殖水生生物資源,共建生態美麗灣區”為主題,由廣東省農業農村廳主辦,惠州市農業農村局、省海洋漁業試驗中心共同承辦。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高慶營出席活動。
大亞灣海域放流
活動是今年省增殖放流活動的主會場,共向大亞灣海域放流石斑魚、鯛科魚類等海水魚苗一百九十四點七萬尾,斑節對蝦苗三千四百十四萬尾。今年全省預計增殖放流超七千萬單位重要水生生物。
六月是水生生物生長繁殖的關鍵時節,也是養護水生生物資源的黃金時期。去年六月,全國海洋及長江等七大流域實現了禁漁期制度全覆蓋,目前我國的主要江河湖海全部處於休養生息時期。利用這個時期,大力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在嚴格保護的同時可以加快水生生物資源修復。
六月六日是很多地方約定俗成的“放魚日”,近幾年,省農業農村廳每年在當天組織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在全省範圍內同步增殖放流水生生物資源,取得了良好效果。
保護海龜中國鱟
省農業農村廳負責人表示,廣東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動持續舉辦三十多年,先後多次舉辦省部聯合增殖放流,粵港澳、南海增殖放流等活動。截至目前,共投入資金兩億多元,放流海水魚、蝦、蟹、貝等海洋經濟物種,以及鱟、海龜等海洋保護物種三十三點六億尾,其中海水魚類、貝類苗種一點六億尾,蝦類苗種三十二億尾,海龜、中國鱟、大珠母貝等保護物種數萬隻。
增殖放流的海洋經濟物種包括對蝦、梭子蟹、真鯛、黑鯛、大黃魚等物種;珍稀瀕危水生野生動物主要包括中國鱟、海龜等物種。目前,增殖放流已經成為一項政府支持、社會認可、群眾參與、效果明顯的資源修復措施和促進漁業增效、漁民增收的社會公益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