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06月07日
第B07版:澳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新聞小語)先立後破保民生物價

先立後破保民生物價

疫情陰霾拖累全球經濟,產業單一、極度依賴外圍環境的本澳直中要害,庫房只出不進。社會多番期許通關正常化,重啟“自由行”,但至今無時間表。僅六十多萬人口的內需,無法維持過往經濟榮景,復甦路未明,失業率上升,各種就業問題陸續浮現。儘管政府動用財儲救市救人,先後推出兩輪經援措施,免稅減費、針對性派“應急錢”、廣發消費卡;內部則緊縮財政,要求各部門非人工開支至少壓縮一成,與民共度時艱。然而,長年備受社會質疑“離地”的肉價、油價,卻依舊加快減慢,與社會共識疫下的同舟共濟,背道而馳。

猶記得一個月前消費卡啟用初期,有超市疑藉機抬價、標價與售價不符等“鬼祟”舉動被摘誠信店之名,凸顯居民對超市貨品價格的合力監督,形成巨大壓力。零售價格被全民監督,但上游的層層流通環節,卻無法被把關。

以油價為例,因應國際政治紛爭及新冠肺炎疫情,近期國際油價暴跌,但本澳汽油、柴油和石油氣等燃料產品零售價跌幅輕微。儘管當局多番強調本地燃油供應商自今年一月起八次下調零售價,如無鉛汽油由一月二日平均每公升十三點○五元,降至四月廿八日的十一點四三元;低硫柴油由一月二日平均每公升十四點三七元,降至四月廿八日的十二點九八元。然而,同期的無鉛汽油入口價每公升僅為三點六八元,低硫柴油每公升僅為三點四二元,數字反映入口價與零售價相差幅度存在巨大落差。中間的層層環節、價差、壟斷情況,當局一直避重就輕,最終只能拍拍膊頭,人性化呼籲企業降價。到底是壟斷暴利?抑或當局無法監管?監管不力?

又如牽繫民生的豬肉價格,居民喊貴、肉販喊冤,自由經濟市場下,政府無計可施,惟以行政手段“干預”,半逼半氹促肉販降價。

油價與肉價,民生兩大最重要的小事。消費者權益保障不足,監管權責不清,個別行業是否暴利、壟斷市場,亦無法律依據查究,單靠現時修改“消保法”難以到位。當局有必要先立後破,加快“公平競爭法”、“反壟斷法”的立法步伐,真正保障民生物價,亦平衡商家的合理利潤。

夏 耘

2020-06-07 夏 耘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49779.html 1 (新聞小語)先立後破保民生物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