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譽柳下惠為聖人
《孟子 · 萬章下》共九章,主要論述君子的行為原則。一開頭孟子就舉出四位在他心目中的“聖人”。這四人就是:“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看來伊尹與柳下惠有點相同。伊尹認為處在賢君時代,可以為官,處於昏君、暴君時代,同樣可以為官。用美德感化他。而柳下惠為官,三次被罷黜,有人勸他不如走到別國,另謀高就。他説 :“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柳下惠這番話見諸《論語 · 微子》。原文是:“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之後他才説出上述心聲。所謂“士師”,這官階相當於今天的司法部長,或終審庭大法官。他三次被罷免下台,有人勸他離開魯國,他的答覆是:一個人終身行直道,思想、行為、做事,光明磊落,公正不阿,則在任何一個國家社會做事,都一樣有問題。如果出賣良心,以手段謀取地位,以功名富貴為榮耀,不是眞心眞意為國家社會做事,那麼又何必離開自己父母之國?
《國語 · 魯語上》有兩篇是關於柳下惠事跡的。如〈展禽使乙喜以膏沐犒師〉,展禽即柳下惠。這篇記述柳下惠在外交上成功的一例。他的外交手法是不靠花言巧語,不靠重貨寶物,光是靠正義和道理,戰勝困難,説退強敵。另一篇〈展禽論祭爰居非政之宜〉,論述祭祀乃國之大典,視同憲法,不應擅自修改,隨便“搬龍門”,這是原則問題。
齊國隱士顏斶遊説齊宣王禮賢下士,把柳下惠稱譽有加,居然以“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謂齊宣王的人頭,比不上柳下惠的墳墓尊貴。齊宣王曰:“豈有此理?”顏斶曰:“確有此事。”顏斶細道其詳:“昔者秦攻齊,令曰:有敢去柳下季(柳字)壟五十步而採樵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齊王頭者,封萬戶侯,賜金千鎰。”寫至此,我想起“柳下惠”這三字頗有意思,他職位為“士師”,抱着“下惠”的宗旨, 而非“下跪”。是否巧合?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