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代表三建議建無障礙城市
無障礙環境的建設是保障殘疾人、老年人、孕婦、兒童等弱勢群體安全便利出行的社會工作,也是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物質和精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識。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吳小麗、崔世平、容永恩、林笑雲、何雪卿、陸波、蕭志偉提出關於進一步提高無障礙城市建設水準的三方面建議。
全面檢視地方規劃
一是優化地方總體規劃設計,納入無障礙城市建設要求,並且加強地方的督導巡查。提出由於建設主體的多樣多元以及對社會發展速度的追求,許多城市往往忽略了弱勢群體的需求,致使無障礙環境適用度不高,無法形成銜接互通的系統。建議全面檢視現行地方規劃的不足,充分考慮弱勢群體安全通行、便利出行的需求,將無障礙城市的建設要求納入各地總體規劃和設計,逐步整改不合時宜的設計和建設。合理規劃盲道的導向與連續性、提高室內外無障礙通道的密度、全面加裝盲人過路音響號誌,以及重點關注旅遊區、景區的不良路況和安全隱患的問題,並且加強各地督導巡查力度,不斷完善出行無障礙環境建設工作。
倡電子政務無障礙
二是配合國家科技創新和信息化建設,加大力度完善信息無障礙的建設,便利弱勢群體辦理各項民政事務。提出由於我國各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差異較大,智慧服務建設的水準不一,且部分缺少雙向溝通的管道,致使落後地區的弱勢群眾社會參與率較低。建議重點關注各地的智慧服務運作情況,提升政務人員對電子政務宗旨的認知理解,適當為色盲色弱、聾啞、讀寫障礙等人士提供合適的使用介面,以便完善電子政務網站的無障礙建設,保障他們平等、方便、無障礙使用智慧服務的權益。
無障礙納中小教育
三是配合國家教育改革,增設“無障礙”的教育課題,打好社會建設無障礙環境的共識基礎。提出我國城市無障礙環境的建設與完善不僅關乎人民群眾的福祉,也是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識。建議將“無障礙”的相關課題納入中小學教育階段的學習內容當中,並且積極鼓勵學生探討傷健共融、關愛社區的相關課題,加快推動我國全面建成無障礙城市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