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超常規措施擬轉常態
在境外疫情擴散蔓延勢頭仍然沒有得到有效遏制的情況下,中國將如何穩定外貿,防範疫情從境外輸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關總署副署長李國日前接受專訪時稱,海關正在考慮將部分“超常規”措施轉為常態,如通關查驗時貨主可不到場,所有入境人員百分百健康申報、體溫監測、醫學巡查和採樣檢測等。
進口通關時間縮短
隨着國內復工復產持續推進,四月中國進出口總值降幅已收窄到百分之○點七。但考慮到歐美此前因疫情取消大量訂單,且經濟尚未完全恢復,中國穩外貿仍需繼續發力。
李國介紹說,目前海關已出台一系列措施緩解外貿企業困難。在提高通關效率方面,海關對企業復工復產急需物資開通“綠色通道”,通過免到場查驗、二十四小時預約通關等措施壓縮貨物在港時間。四月,全國進口整體通關時間已從三月的四十八點八二小時降至四十一點七八小時。在降低企業成本方面,海關已對受疫情影響未能及時報關的進口貨物累計減免滯報金一點三七億元(人民幣,下同);准予一百三十八家企業延期繳稅,預計減免滯納金一千四百萬元。延長匯總徵稅報關單電子支付時限惠及企業一千五百六十九家,涉及稅款一百六十四億元,佔同期匯總徵稅應繳稅款的四成。
在發展跨境電商方面,海關正在採取措施支持跨境電商售後服務體系建設,支持企業設立退換貨中心,解決跨境電商B2B出口海外倉貨物退貨難問題。
海關總署還在積極應對國外對華出口限制性措施。李國透露,截至目前已先後促使八個國家取消或調整因疫情原因對中國出口食品採取的限制措施。
續用便利通關措施
疫情爆發以來,中國海關總署採取多項“超常規”的政策舉措,如減少隨附單證和證明、減少錨地檢疫、在全國有條件的港口完善並推廣進口“船邊直提”、出口“運抵直裝”的口岸快速提離模式等。
李國稱,目前海關正在研究將一些實踐效果良好、廣受歡迎、與相關法規不存在明顯衝突,原計劃僅在疫情期間實施的“超常規”措施轉為常態化。
他透露,以下措施將被重點考慮:實施“貨主可不到場”查驗,即收發貨人可以委託監管作業場所經營人、運輸工具負責人等到場,或通過電子郵件、電子平台等方式告知海關不到場實施查驗;推進驗核材料電子化,即向海關辦理業務時須驗核紙質材料的,可先通過拍照、掃描等方式提供電子文檔,以後再通過寄遞或現場送達等方式補交紙質材料;推進非現場稽核查作業,即對具備條件的企業,海關可採用遠程視頻連線、電子數據傳輸等非現場方式實施稽核查等。
推百分百健康申報
眼下疫情還在全球蔓延。此前,為嚴防疫情從境外輸入,中國海關對所有入境人員都實行百分百健康申報、體溫監測、醫學巡查和採樣檢測,對來自高風險國家的入境人員和交通工具也都嚴格實施百分百流行病學調查和登臨檢疫。李國稱,實踐證明這些措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疫情防控成為常態情況下,“應當把應急狀態下形成的這套防控策略、防控方案,以制度形式固化下來”,鞏固口岸疫情防控成效。他表示,為持續加強疫情防控,海關將開展境外疫情信息廣泛搜集、提升疫情風險識別準確率、動態完善口岸防控方案等工作也轉為常態化措施。(北京二十七日電)
中新社記者 李曉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