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回應民眾期待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正對醞釀多年的民法典草案開展審議。法律界全國政協委員受訪時表示,民法典草案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回應人民的期待,充滿以人民為中心的底色。
為何編纂?
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律師協會副會長周世虹表示,民法典被稱為民事權利保護的宣言書,公民權利的保護神,社會的穩定器。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其中的法律規定涉及到每個權利主體,影響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
周世虹表示,當今中國正處於偉大復興和全面深化改革時期,制定民法典已具備理論基礎、政治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條件。加快制定民法典,是鞏固改革開放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是不斷適應保護公民私權力的需求,也是適應世界法律文明發展的需要。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靜升律師事務所創始合夥人彭靜對記者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先後制定民法通則、合同法、物權法、婚姻法等民事法律的單行法,此外還有一系列龐雜的司法解釋。不過在司法實踐中,各個單行法和司法解釋之間,不免有一些規範衝突和體系不協調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老百姓不太容易看懂,且司法工作者在使用法律上也有一些不方便。”彭靜說。
周世虹也認為,中國的民法體系還不够科學、完善和成熟。例如,關於人格權的規定不能適應新情況;單行法之間存在重複、矛盾、衝突等。
這些都嚴重影響民事權利保護和民事司法的統一、公正、高效和權威性,周世虹表示,消弭現行民事單行法律規範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制定一部全面的、系統的、適應時代要求的保障私權、規範公權的民法典已勢在必行。
有何亮點?
周世虹表示,民法典草案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回應人民的期待,充滿以人民為中心的底色。
周世虹認為,單獨設立人格權編是民法典草案的重要亮點。人格權是民事主體對其特定的人格利益享有的權利,關係到每個人的人格尊嚴,是民事主體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沒有人格權,公民的其他權利等於是空中樓閣。
“可以說人格權編草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順應人民群眾對人格權保護的迫切需求,在現行有關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的基礎上,對各種具體人格權作了較為詳細的規定,為人格權保護奠定和提供充分的民事請求權法律基礎。”周世虹說。
彭靜表示,民法典草案的亮點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人民性,突出平等和保護;二是回應性,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需求;三是時代性,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時代需要。
哪些影響?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將因這部法典的誕生而被深刻影響。”全國政協委員、匯業(南京)律師事務所主任魏青松說,民法典是老百姓權利的宣言書,是老百姓幸福感、安全感的來源,能够護航我們的美好生活。
周世虹認為,民法典的頒佈將是中國法治建設的里程碑,對形成民事立法系統化、對滿足人民群眾追求美好幸福生活提供了制度保障,對於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對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北京廿六日電)
中新社記者 常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