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大發佈全球疫情預測系統
【中新社蘭州二十五日電】蘭州大學今天對外發佈稱,由該校西部生態安全協同創新中心開發的《全球COVID-19疫情預測系統》當日對外發佈,該系統是世界上第一個全球疫情預測系統,旨在科學預測疫情發展,為研判疫情態勢、採取有效防控手段提供科學依據。
提出兩大指標
該中心於二○一八年十二月獲教育部認定,由蘭州大學牽頭,中國科學院相關研究所,西藏大學、青海大學等高校,以及甘肅省治沙研究所等地方研究機構協同參與;聚焦區域、行業戰略需求和西部生態安全問題,開展協同創新研究,提供技術支撐與決策諮詢。
蘭州大學西部生態安全協同創新中心主任黃建平教授介紹說,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該中心積極開展疫情預測研究,研究團隊充分發揮三十年來在統計──動力方法氣候預測方面的技術專長和優勢,在現有區域疫情預測模型基礎上,綜合考慮環境溫度、濕度、人口密度和疫情防控措施、醫療條件等關鍵信息對疫情傳播的影響,以及疫情在全球蔓延的複雜情況,對一百八十多個國家分別建模,經反覆測試,奮戰三個月,最終形成了《全球COVID-19疫情預測系統》。
該研究團隊認為,環境溫度和大氣中二氧化氮含量是預測新冠肺炎疫情發展的兩個重要指標。新冠肺炎疫情傳播的最佳溫度是五至十五攝氏度,全球六成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出現在氣溫五至十五攝氏度環境中,春夏疫情會從中低緯度向高緯度傳播,秋季中緯度國家面臨二次爆發危險。
該研究團隊還提出,衛星觀測到的二氧化氮含量能有效反映各國政府防控和限制措施的實施效果。大氣中二氧化氮含量反映了汽車尾氣和工業排放情況,當二氧化氮顯著減少時,說明交通量大量放緩,人際交流顯著減少,疫情防控效果較明顯。
十天更新一次
該預測系統計劃每十天更新一次預測結果。黃建平表示,希望該系統對世界衛生組織和各國政府應對疫情有所幫助,該團隊將開展更長期的季節預報,並進行參數的最優選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