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05月25日
第C07版:教思
澳門虛擬圖書館

轉化差生:賦予真情,感化其心!

轉化差生:賦予真情,感化其心!

“甚麼是差生?”對於這個問題,因為評價標準的不同,人們並無統一的答案。隨着應試教育和義務教育的發展,“差生”一般指在學校教育過程中,由於學業成績不理想或者思想行為存在一定偏差而被否定的學生。因為被貼上“差生”的標籤,這些學生長期受人輕蔑或唾罵,老師、同學甚至會自然地將學校裡、班級裡的過錯歸咎於差生,也因為成績差、紀律差,常常被人看作是一無是處或道德敗壞。

筆者在年前看了中國內地一齣名為《再見十八班》的青春劇情電影,與其他校園青春作品不同,電影講述一班受人不屑與輕蔑並自暴自棄的吊車尾差生,被新班主任老譚的愛與真情感化,改過自新,重拾信心與目標,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其中,一名起初是最頑劣的學生最後更立志要成為一位教師,以自身的經驗去改變差生的命運。

與之類似的差生逆轉的勵志故事已屢見不鮮,然而,筆者認爲很多人依然對差生持有偏見,覺得他們不學無術,無可救藥,家長和老師不想教、不想管,也教不了、管不了。可見,人們對於差生這一群體的認識和關注遠遠不夠,故呼籲聲還不能停止,應再響些。

回到電影,開始時後進班的學生受新班主任老譚的愛與真情的感染,在尖子班同學的嘲笑聲中越挫越勇,無論是學習上還是品行上都變得越來越好。但在電影後半段情節中,有所轉變的後進生因一次無意的犯錯遭到老譚的誤解,對他們表現極度的失望令其差點失去轉化自我的信心和希望,幸運的是後來誤會解除,差生也最終蛻變。筆者深受觸動,相比於嘲笑與輕蔑,不被愛與信任、不被寄予希望的感覺才是讓差生們遭受打擊和感到絕望的原因。因此,筆者認為關注“差生”的情感需求是轉化差生的重中之重,救人先救“心”!賦予真情,感化其心,是爲孺子朽木,亦可教可雕!

那麼,真情從何而來?首先,它發酵於愛與關心。愛與關心是希望的賦予,是動力的供給,相較於優生而言,差生受到的更多是忽視、輕視、否定和責備,但其實他們更需要教師的愛與關心。教師可利用課間、班會、家訪等機會約學生談心,拉近師生距離,並了解學生近期學習生活及情緒狀況,必要時爲其提供切實的幫助。例如,對於學習上比較吃力的學生,教師可積極調動學生同儕的力量,讓班上優生輔助其學習;對於有生活情緒問題而厭學的學生,教師可私下了解其困難之處,為之提供支持與建議。總之,作爲教師,我們必須讓差生感受到被愛被關心的感覺,這樣他們才不會自我放棄,並好好努力!

其次,真情固於尊重與信任。於差生而言,尊重與信任是教師深切的理解與真心的接納。差生並非生來就差,他們的“差”用甚麼標準判定,“落後於人”或“紀律不良”又為何造成?這些都需要被理解和重視。譬如,差生打架可能是因為看見不正義的事情而與惡人對抗,但若其他人不知真相就作出評價,那將對其帶來何等傷害。因此,對於學生的不良行為,教師或許先不着急作出評定或貼上標籤,以尊重、信任的心態給予學生表達、解釋的機會,再作下一步處理。對於信任,教師必須給予每一位差生人品和能力的認可。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習差、紀律差和人品差之間或許會有相關性,但沒有必然聯繫,差生並不是惡劣、沒救的,他們可能只是還沒有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教師要能夠看到每一位差生心中的善念與潛能,找到每位學生的擅長之處並引導和鼓勵其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轉化人生。

最後,真情依賴於耐心與堅持。成長並非是一瞬的昇華,而是一個長久的轉變過程。依具體情況的多變,“差生”們的缺點和毛病是多樣的。實現他們的轉化是一件長期、反複的事,因此我們對“差生”的教育與感化需要循序漸進,也需要滴水穿石般的恆心與耐心。要相信他們終有一天會感受到我們的真情,為之動容並為之改變!

倪 燕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研究生)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黃素君副教授供稿)

2020-05-25 倪 燕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47224.html 1 轉化差生:賦予真情,感化其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