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互認 復通人流
本澳已連續四十六日無新冠肺炎病例,是鄰近地區中情況最好的地方。作為抗疫階段性成果重要指標的復課,本地學校本月四日開始分批復課,今日迎來年齡較小的高小學生復課,莘莘學子重返校園。如何保持抗疫成果?怎樣安全有序恢復與周邊地區的交流?
由去年底開始,新冠病毒先在內地湖北等大規模傳播;今年三月,海外傳疫情,歐洲成為疫情“震中”;之後在英美發生大規模爆發;世衛上周宣佈南美洲尤其巴西疫情惡化,成為疫情“新震中”。至此,全球逾五百三十萬人感染肺疫,死亡超過三十四萬人。最初有專家預計可一年內消滅這種病毒,隨着疫病全球擴散,各國抗疫力度和情況有差異,按科學邏輯估算,新冠病毒或許永遠與人類共存。在疫苗面世前,對人類生命仍是巨大威脅。
新冠病毒若長時間存在,就必須考量從嚴防抗疫到謹慎防疫的轉變策略。嚴防抗疫主要阻斷一切,如“封關”、“隔離”;阻隔了病毒傳播,但會嚴重阻礙人流和交通。本澳經濟支柱是旅遊博彩業,所受衝擊可想而知。肺疫不會短時間消失,面臨復產的議題。本澳外向型經濟模式,真正復產仍須靠遊客,故社會上近月不斷提出通關正常化,但如何謹慎防疫,同時復通人流,費煞思量。
這是安全與發展的問題,現時每個地方各訂防疫策略,形成各自的“壁壘”,只保物流,阻斷人流。對於旅業掛帥的澳門,無人流無生意,回復正常通關,經濟始有起色。安全與發展,安全為先,首先與地理相近、疫情穩定的地方恢復交往,當中廣東省最符合條件,廣州和珠海亦已在本月相繼復課。內地為防疫實行“閉環管理”,“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本澳亟需與廣東整合各自的防疫措施,達致互認互通,才能推動通關正常化,箇中會有不少技術和操作問題需要解決。
本澳雖疫情穩定,但全球病毒未消失,防疫料將常態化,生活所需,如何平衡,怎樣讓居民持之以恆,是當局必須考量和推進的工作。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