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力大灣區建設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成世界第十二大經濟體,其建設成果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突破不少制度障礙,不斷從實踐中探索找到一條適合三地的發展路徑。
五月十五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證監會、外管局四大國家級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圍繞粵港澳大灣區高品質發展的總體目標,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合作互利共贏、市場化導向、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總體原則,聚焦金融改革的重點領域,部署五大方面二十六項金融改革創新工作,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之後,再次從金融的視角勾勒出一幅大灣區建設的路線圖。從《意見》具體內容看,“金融+”助力大灣區建設創新升級,有兩大亮點值得關注。
一是“金融+產業升級”。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目標之一,是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這既包括由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驅動的製造業轉型升級,又包括高端服務、科技創新等新興行業佔比的提升。《意見》可引導大灣區金融服務業配合實體經濟上述轉型需求進行調整,在由銀行主導的貿易融資等傳統金融服務基礎上,創新納入股權投資、金融科技、綠色金融等多元化要素。
二是“金融+跨境民生”。《意見》中不少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政策可發揮重要作用。例如,“將跨境機動車向港澳保險公司投保責任範圍擴大到內地的第三者責任保險保單”可便利澳門居民使用港珠澳大橋的跨境出行,也為日後實現“研究擴大澳門單牌機動車在內地行駛範圍”提供堅實的基礎;“推動移動支付工具在粵港澳大灣區互通使用”是粵港澳三地居民共同的期盼,正好可以銜接澳門特區政府正在推動的各類移動支付的“聚合支付”,可直接提升澳門居民融入大灣區的獲得感。
中國銀行澳門分行發展規劃部助理策略分析員梅新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