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編纂民法典幾代人夙願
【中新社北京二十二日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晨今天在北京介紹中國編纂民法典的歷史。他說,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
民法制定四度啟動
當日,王晨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作關於民法典草案的說明。
王晨指出,編纂民法典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定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立法任務,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設部署。編纂民法典,就是通過對中國現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規範進行系統整合、編訂纂修,形成一部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範合理、內容完整並協調一致的法典。這是一項系統的、重大的立法工程。
“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王晨介紹說,黨和國家曾於一九五四年、一九六二年、一九七九年和二○○一年先後四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
第一次和第二次,由於多種原因而未能取得實際成果。一九七九年第三次啟動,由於剛剛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制定一部完整民法典的條件尚不具備。因此,當時領導全國人大法制委員會立法工作的彭真、習仲勛等深入研究後,在八十年代初決定按照“成熟一個通過一個”的工作思路,確定先制定民事單行法律。現行的繼承法、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就是在這種工作思路下先後制定的。
二○○一年,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草案)》,並於二○○二年十二月進行了一次審議。經討論和研究,仍確定繼續採取分別制定單行法的辦法推進中國民事法律制度建設。二○○三年十屆全國人大以來,又陸續制定了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涉外民事關係法律適用法等。
具有重大深遠意義
王晨指出,總的看,經過多年來努力,中國民事立法是富有成效的,逐步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民事法律規範體系,民事司法實踐積累了豐富經驗,民事法律服務取得顯著進步,民法理論研究也達到較高水平,全社會民事法治觀念普遍增強,為編纂民法典奠定了較好的制度基礎、實踐基礎、理論基礎和社會基礎。隨着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發展和全面依法治國深入推進,人民群眾和社會各方面對編纂和出台民法典寄予很大的期盼。
王晨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國擺在突出位置,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征程中,編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