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寬出入境限制保就業
學者:今年澳經濟表現或歷年最差
【本報消息】兩會經濟內容的焦點落在經濟增長新目標,惟今年未有如慣常般為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設立具體目標。有學者表示,不設增長指標,反映對經濟前景取態審慎,未來挑戰大。本澳今年經濟難樂觀,經濟增長數據或創有史以來“最差”,短期宜務實尋求出入境政策開放、穩就業。
內地復甦挑戰大
今年首季內地經濟萎縮6.8%。昨天公佈的國家政府工作報告中,罕有沒提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報告稱,主因全球疫情及經貿不確定性大,中國發展面臨一些難以預料的影響因素,今年要優先穩就業、保民生。
澳門社會科學學會理事長關鋒表示,放棄設定年度GDP增長的量化目標,某程度反映國家對今年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持審慎態度。事實上,訂得太高,地方政府為達目標而盲目搞建設;訂得太低,又沒有太大意義。今年弱化指標轉移凸顯“六保”(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整體而言,內地經濟面臨一定壓力,復甦路艱難、挑戰大。
外憂內患難樂觀
澳門經濟發展與內地密不可分。從近期賭收、旅客量推測,本澳經濟收縮較內地更明顯,加上外圍陰霾未散,中美經貿角力加劇,對澳經濟再添打擊。就過往經驗,中美摩擦難透過一兩次磋商解決,即可視為常態化。外憂內患,前景不宜樂觀。
澳門短期在未開放出入境政策下難言復甦,從現實來看,僅靠內需難支持本澳經濟規模。隨着疫情而“封關”時間越長,越多中小企“捱唔住”。中小企若倒閉,無可避免影響就業。短期看,失業率有上升壓力。他認為政府任何政策若脫離就業與民生並不現實,宜務實按輕重緩急解決問題。先解決出入境限制、保就業,中長期再談區域合作、經濟多元等。本澳經濟前景短期不明朗,中長期要視乎國際、海外等疫情變化。對今年GDP增長預估肯定“差”,更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