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抗疫成為日常
澳門又一次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清零”,所有確診病人都在本周初出院,而且超過四十天沒有新增個案,不少外地朋友都說,澳門是個非常安全的城市。而且,有一點比較重要的是,澳門從疫情開始至今,屬於本土關聯個案的,只是個位,可以說新冠疫情從來沒有在澳門社區爆發,難怪社會上越來越多聲音,要求和珠海通關,和香港重新開放出入境渠道。因為有不少每天需要往來珠海或香港兩地的居民,都希望生活可以回復正常,再加上澳門的經濟命脈來自流動的旅客,在這段經濟低迷的日子裡,“通關”又突然成為這個旅遊城市的主要口號。
同一時間,世界各地的疫情還未完全緩和,全球的確診個案該在這兩三天達到五百萬,英國的劍橋大學剛剛宣佈,網上教學將會維持至二○二一年夏季,這意味着他們盤算的是,疫情將會延續到明年夏季。加拿大也有類似的宣佈,當地政府將會重啟部門經濟,但同時要求大家做好準備,疫情會延續至明年,而且相信今年冬天會有第二波疫情爆發。所以,在極欲生活如常的澳門,“通關”的時候,其實也需要考慮生活回復的程度,以及訂定一些社會周知的指標,讓大家既能最大幅度的如常生活,又可以同時為抗疫做好充足的準備。例如,世界各地最多政府決定是否需要加強社交管制措施的最重要理據,就是當地有沒有社區爆發以及不明的社區感染個案,如果沒有,這算是個極低風險的地區——像澳門,除了大型人群聚會外,其他活動都可以進行,但所有入境人士仍然要做好隔離檢疫措施,保證即使有輸入性個案,也不會對社區和經濟構成影響。
這樣,我們才能與病毒共存,因為抗疫都在日常。
林玉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