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合作提質量 善用優勢促多元
專家網上建言高教產業發展
【本報消息】澳門創新發展研究會本月十五日在線上舉行“澳門是否有條件發展高等教育產業?”專家座談會,特邀多名專家學者討論和分析本地高教產業化議題,提出不少具針對性意見和建議予政府和各界參考。期望教育界對此議題作更深入的研究,制訂可行的產業化方案。
澳高校毛入學率穩
是次座談會由該會副理事長劉成昆主講,理事余渭恆任主持人,與會者還包括亞洲開發銀行研究院研究員黃必紅、民聯智庫副主席周平,該會會長林卓華、副理事長劉景松、理事高基宏,旅遊學院副教授趙偉兵、城市大學助理教授孫璥、澳門商業協會會長盧樹棟、澳門工商聯會常務副理事長吳文善、科技大學講師項方和澳大利亞澳門學生聯會創會會長曾婉雯等。
劉成昆指出,近三年,澳門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穩定在八成左右,顯示本澳高等教育外延式擴展處於平穩狀態。澳門高等教育具多元化、國際化、課程設置靈活等優勢,但各院校規模差異大,本地生源比例降低且存在外流現象,財政投入相對不足。建議澳門把握高等教育區域合作加快的契機,對內實現高質量發展,對外實現高水平開放。
林卓華認為,探索教育產業是現屆政府深化經濟適度多元的新思維。教育產業須堅持愛國愛澳辦學方針,借助背靠祖國、面向國際的特點,善用大灣區“一小時教育圈”建設契機,創新體制機制,促進融入與合作,定可創出經濟多元的新境界。
澳具條件發展高教
孫璥提到高等教育非純公共產品,發展產業化具備理論基礎,現在全球高教發展都是政府資助和產業化雙軌並舉。劉景松認為,澳門初步具備發展高等教育產業的條件,但評估發展成效須具科學性指標作判斷論證。
周平建議將教育資源與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建設相結合,促進區域發展,當中需要政府解決相關制度和配套措施,形成師資培訓引進,待遇及退出機制。
項方認為可從教學一線經驗出發,提出知識和技能、文憑和收益、社會經驗作為衡量高教產業的三點可操作原則。吳文善認為澳門發展高等教育事業,有利經濟適度多元,更好融入灣區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