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處關鍵十字路口
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民調顯示,目前六成六的美國民眾對中國持負面看法,比去年夏天增加六個百分點,是皮尤十五年來這一民調的最高負面紀錄。
美國民眾對華好感下降,主因在於美國一些政客的肆意甩鍋、惡意炒作。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美國一些政客想盡辦法洗刷自己,嫁禍中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一招失靈再換一招。他們散佈了很多謠言,很多不實之詞,毫無根據地攻擊、指責、謾罵中國,有的甚至突破了底線。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更揚言要與中國斷絕一切關係。
美國前駐華大使博卡斯日前稱,像中國這樣一個新興大國,如果它的GDP或其他某一方面超越了美國這樣的老牌強國,那麼老牌強國的人肯定會有些焦慮,無可避免。美國人已經太習慣一直當第一,太習慣於自己是世界的領導者了。而且美中文化非常不同。假設這個崛起的大國是法國,可能美國人會容易接受一些。但現在美中之間有東西方文化的差別,還有政治制度的差別,這些會讓美國人更容易焦慮。
博卡斯也提到,無論是特朗普,還是現任議員,抑或前副總統拜登,他們的目標都是同一個:當選。大環境是,你想要當選,就得說一些老百姓喜歡聽的話。現在有不少美國人樂於看到中國被批評,於是他們都爭相批評中國,以獲民意支持。
近日,美國十七個州的檢察長共同簽署公開信,要求國會舉行聽證會,調查所謂“中國隱瞞新冠病毒信息,導致美國巨大人員損傷”的情況。就重大關鍵議題舉行聽證會,通常具有強烈的政策導向功能。它既可塑造公眾對重大議題的觀念,更可使猶豫不決的決策者快速理清政策優先議題,並集合內外資源,盡快作出決定和採取行動。上世紀四十年代末,美國政治精英說服公眾支持對蘇聯“遏制戰略”;六十年代末,着手對華戰略大調整,在這兩次政策大轉型中,聽證會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下一些美國政客試圖利用民眾與地方政府對疫情的恐慌,通過舉辦疫情推責聽證會,達成民眾、州、聯邦協調“對華敵視”的全方位共識。不能不說,這是美政客對華政策繼續落井下石的危險舉動。可以預見,今年十一月的美國大選很可能成為中美關係史的重大分水嶺。
美國一些人擔心中國搶了美國的世界霸權,純屬庸人自擾。中國對美政策十分清晰:不衝突不對抗、互相尊重、合作共贏。這應是大國正確的相處之道。
面對美國一些政客逢中必反,中國要利用全球抗疫的機會,一方面多做爭取美國民眾的工作;另一方面積極爭取其他國家的支持。誰與世界擁抱得更緊,誰將更具塑造力。中國推進全球化和多邊主義的政策為國際社會所普遍支持,相比之下,美國撕裂全球化與回歸保護主義政策飽受詬病。就此而言,相信時間站在中國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