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民合作 疫下防蚊
近日持續高溫,時雨時晴。因疏導不通而積水的容器、渠口坑窪或廢棄輪胎等,皆成蚊蟲孳生溫床。新冠肺炎疫情未除,倘防蚊不力,容易觸發登革熱疫症,影響整體防控工作。
時值初夏,將迎來風季雨季,亦是蚊蟲孳長的高峰期。據去年十月公佈的誘蚊產卵指數,澳門半島以筷子基和風順堂區指數最高,離島以路環最高。因為離島山林處處,為蚊蟲繁殖提供較佳條件,誘蚊產卵指數自然較澳門更高。
專責部門藉天氣回暖之際,早前已派員到公園、休憩區、小販區、街市及墳場等一百七十多處滅蚊,噴灑除害劑,並在較易積水處如溝渠及集雨水井等投放蚊砂,以助殺滅成蚊及幼蟲。
防蚊措施要做到全社區覆蓋,確有困難。畢竟一些空置地盤如存有小水窪,或公園草叢有被棄置容器,部分河涌、渠口等有小水源,蚊卵便可存活。蚊蟲不會絕跡,但通過當局嚴格開展社區防治工作,盡量清除孳生源,再輔以民間力量,推動居民配合清積水,將蚊患減至最低,從而降低登革熱傳播的風險。
多年來,“清積水、滅蚊患”早成社會共識,使本澳近幾年只有零星個案,未曾出現大規模爆發登革熱。但今年情況不同,新冠疫情未退減,在出入境措施等影響下,居民生活模式有變,不少人愛到戶外如離島區活動,如行山徑、單山徑、公園、休憩區等暢遊。倘防蚊準備未做足,分分鐘“中招”,危情可知。居民離開郊遊點時,勿遺下膠樽、膠袋等容易積水的器皿,保持環境衛生,珍愛家園。當局宜因應時勢向居民加強宣講郊外防蚊措施,防患未然。
通過蚊媒傳播的病毒很多,疫病一旦於社區爆發,後果不堪設想。但居民無需過度恐慌,趁疫情下多留家,也多注意家居及住所周邊易積水的地方,勿讓花盆底積水,魚缸勤換水,消除蚊蟲孳生溫床。若發現周邊有空置地盤或殘舊建築,藏污納垢,出現蚊患,應馬上通知當局,以便及時除隱患,官民攜手合作,共護社區環境衛生。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