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與內心的對抗——談《大餓》
一個中女減肥的故事,你預計可以看到甚麼?《瘦身男女》的肥人愛情童話嗎?台灣片《大餓》打破了這樣的騙人劇情,還原基本,肥是不容易減,過度減肥容易喪失人性,人性才是全片最核心的元素。
曾在去年台北電影節獲得了新演員及新導演獎的《大餓》,採取了前半與後半高落差的創作模式。影片一開始,蔡嘉茵飾演的三十歲中女,體重百多公斤,在巴士上被人嫌阻塞通道;在街上被人取笑,更被人掟雞蛋;甚至孤獨過生日。編劇透過這一連串的典型編排,企圖以最短時間強化主角特性:肥胖、不受歡迎、冇朋友,性格因而極速鮮明起來。
這些筆觸都寫得很簡單,但充滿生活實感。新演員蔡嘉茵亦演得生動活潑,儘管肥胖但表情真切,演活肥人的痛苦處境。最具戲劇性是被鄰居阿伯性侵後竟然無人相信,還被人責罵,一切一切均以傳統戲劇化處理,連之後與年輕速遞員發展感情亦是娛樂片常見編排。
她有了感情依託後,參加減肥計劃,企圖瘦身,劇情越來越與《瘦身男女》橋段相似。不過到了後半段,劇情急轉,再不是戲劇化、典型化,女主角減肥實際困難,青年速遞員也曾嘲諷過她,結果她還原孤獨的現實,並透過“削胃”手術,引致反效果。
前段通俗化,後段現實感,無非揭穿肥人電影的虛假童話,讓觀眾回到現實,認識減肥難過登天,現實世界中沒有大團圓結局。也帶來了戲劇變化,先美好後無奈,散發着肥人的內心痛苦。底層主題是人性與身材之間的複雜關係,主角“削胃”後味覺盡失、精神不振,猶如病人模樣,這種為了減肥而喪失樂趣的人生,是否值得?
全片最出色是兩段枝節,一是速遞員以前是肥仔,採用扣喉嘔吐方式減肥,並在世俗感染下嘲諷肥人。曾經肥過的人也隨波逐流地取笑肥人,暗裡道盡社會的盲目歧視。同時透過減肥店不斷把計劃升級,控訴其騙人財技。二是片中小男孩有易服癖,喜歡穿女性服裝,遭到母親責駡,卻得到女主角的認同與支持。同是天涯淪落人,進一步寫出世俗的偏激,以及邊緣社群的痛苦,也側寫社會的有色眼鏡。這兩段枝節皆有力襯托主題,交織出社會、個人外形、個人內心之間的微妙關係,為了迎合社會而改變自己本質,是否還是自己?
一齣減肥電影,竟到最後論述內心與外形、人性與世俗的對抗,成就了全片的誠意、創意與心思。
lhaio@yahoo.com.hk
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