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細節 共護食安
踏入初夏,本澳接連發生娛樂場員工、多名顧客食用同一供應單位的西餅蛋糕後集體出現胃腸炎,以及兩宗食用同一店舖預先包裝鴨腎及鴨舌“出事”的報吿。事件為本澳暑天食物衛生安全敲響警鐘,夏季細菌傳播感染機會大增。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未退,進一步挑戰本澳衛生防線。
踏入五月氣溫續升,悶熱、翳焗的天氣很快重臨。高溫天氣下,居民會不自覺多吃冷凍食物或飮料,加上室內空調大開,溫差很大,容易令身體不適。同時,高溫環境有利細菌滋生。食物若不妥善處理保存,數小時後就會變壞,一旦吃下便有可能引發食物中毒。除了細菌性感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在這段時間亦十分活躍。因此,當局有必要加強飮食場所、街市等食物供應場地的巡查和監管。
日常的食物,如蔬菜、生果、鮮肉、水產等,採購或屠宰處理、運輸,直至食品放在街市擺賣,需要經過多個程序。食安部門除了確保食肆、街市、超市遵守衛生守則外,亦要經常提醒居民注意飮食衛生,每餐食物最好是即餐吃完,盡量不要隔餐或隔夜;若有剩飯剩菜就要冷藏保存,避免變質。超市或凍肉店等食品銷售場所,夏季的擺賣行為更需注意,如一些煮好的食物或鮮凍食品不應放在門前售賣,因常溫下整日擺賣,容易變壞。當局巡查時如有發現,必須勸喩並着令糾正。
“食安法”生效後,本澳強化食品安全問題的監管。當局加強稽查,曾發現涉嫌使用過期食材生產食品個案,過去多宗食物中毒事件中,也一再發現食品製作、選材、存放不當問題。食物中毒事件不僅發生於一般街坊食肆,豪華酒店內的高級餐廳也頻頻“出事”,集體感染個案一再出現。食物安全,是經營飲食的基礎。站在餐飲業界角度,倘食店內發生食安問題,定必嚴重影響店譽及生意,難以挽回食客的信心。業界須自覺自律,強化經營場所的衛生環境,建立完善的食材管理系統,審視每個細節,加強人員培訓,落實責任管理機制,全方位降低潛在危機。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