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愛真正回到家
疫情爆發至今,轉眼快四個月,回想疫情初期的恐慌,到本地確診個案的震驚,再到確診數字接連增加的不安;由博彩業歷史性的停擺半月,到粵港澳三地口岸“封關”後的水盡鵝飛,再到無薪假、失業率上升的無可奈何,短短一季,經歷了宅家抗疫、在家辦公、網上授課等“宅”生活後,本澳守住兩波疫情,成功保持零死亡個案,復工復市復課,生活看似逐漸回歸日常。但實際上,這場疫情改變了多少人的生活習慣、打亂了多少人的人生規劃、左右了多少人的重要決定,甚至影響了多少家庭的和諧……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所有人措手不及,亂了方寸,封關、禁足、娛樂減少,不僅讓家庭成員有更多時間“一起在家”,更讓“父母”、“夫妻”、“子女”各種角色重歸家庭的“原廠設定”,重回同一屋簷下。但朝夕相處,不一定“日久生情”。有趣的是國內外多個地方在解除隔離令後爆發離婚潮,內地更有個別城市因離婚申請數量太多,需要排期預約。更嚴重的是家暴問題,有指美國家庭暴力熱線求助電話暴增,歐洲與澳大利亞也有類似情況。
回看本澳,受疫情及隔離措施影響,不少人在情緒及經濟方面難免會感到較大壓力,亦容易產生焦慮不安情緒。本澳居住、生活空間擠迫,疫下長時間逗留家中,亦有機會加劇家庭暴力風險。根據社工局資料顯示,今年一至三月處理家庭糾紛專線的接收個案月均一百六十宗,同比升五十宗。婦聯心理治療中心今年至五月十三日共收到一百一十三個求助,涉及家庭糾紛、家庭暴力、婚外情等,求助者八成為女性;三分一求助者更表示因家庭困擾萌生自殺念頭。
今日是國際家庭日,適值全球疫情仍然嚴峻,愛在瘟疫蔓延時。疫情與家庭和諧、家暴個案增減的關聯,短期內難有具體科學數據及分析。但及時發現疫下家暴個案、加強疫下對家庭情緒及心理支援,以及強化家事調解及家庭友善政策,當局固然責無旁貸,但更重要是每個人都要關心體諒身邊人,讓愛真正回到家。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