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曾奪澳門無數生命
上期我們提到被稱作“黑死病”的鼠疫於一八九五年首度肆虐澳門,這也是黑死病在世界歷史上的第三次大流行,小小的澳門又是如何面對這場奪去無數生命的瘟疫呢?
一八九四年二月,鼠疫在廣州、香港大規模爆發,翌年更蔓延至澳門。一八九五年三月二十四日,沙欄仔出現首宗確診病例,自此鼠疫正式在澳門爆發。
當年華人平民的居住環境普遍髒亂,多個家庭合租一屋、生活擁擠;而且平民家中幾乎都沒有廁所,市民經常隨處便溺,更會在街道上“曬糞餅”留待施肥、販賣;當時水手東街、福隆新街等環境較惡劣的華人聚居地便成為鼠疫重災區。入夏時疫情更趨嚴重,每日有二、三十人染疫而亡。一人染疫繼而傳染一屋老少,三日內一家悉數而亡的慘劇不時發生。
疫情爆發後,澳葡政府採取進一步應對,當中不少措施影響延續至今,例如住宅內必須設有廁所、澳門範圍禁止“曬糞餅”、街道及溝渠必須定期清潔等規定,都是在這場鼠疫過後才訂立,欲知詳情,立刻掃描“QR Code” 詳細了解。
澳門日報 澳門理工學院中西文化研究所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