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05月10日
第B12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筆雯集)善謔而不虐釋《孟子》

善謔而不虐釋《孟子》

孟子曰:“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短短十一個字,十分顯淺,連小學三年級都懂得讀,但要理解其意,卻又是另一回事。問題在於“有為”與“有不為”。《爾雅 · 釋言》:“作、造,為也。”港、澳人用語,很多是中西合璧,“做”説成“Do”。《易 · 繫上》:“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嚮。”這是説:所以當君子將有所作為,有所行動時,向《易經》探問,就會依所問的,給以迴響。不過今人要有所作為時,毋須問《易經》,只要“識Do”,自然迎刃而解。

有為,也是佛家語。《景德傳燈錄 · 鳩摩羅多》,“汝若入此法門,可與諸佛同矣。一切善惡,有為無為,皆如夢幻。”至於“不為”何解?實即把“有為”反過來,一句“唔Do”,像陶淵明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粵語説的“劈炮”,正是“不為”的註腳。《詩 · 衛風 · 淇奧》:“善戲謔兮!不為虐兮!”言武公器德已感,性情寬容而情綽緩。旣修飾於外,又寬弘於內,他善於戲謔,而不為虐,張弛適中。從“善戲謔兮!不為虐兮!”這兩句詩,具體地演繹了“有為”與“有不為”。粵語有兩句順口溜:“講笑歸講笑,屙尿歸屙尿。”本來講笑與屙尿無關,不過取其叶韻而已。但也不排除兩者有關。譬如兩人本是好朋友,一同在洗手間小解,言笑間,甲説乙屙尿滴濕鞋,而自詡屙尿射過街,譏笑對方腎虧、無能,更把事情傳開去,從此好友變仇人。

程子曰:“有不為,知所擇也。唯能有不為,是以可以有為;無所不為者,安能有所為耶?”孟子説的是:“只要不做不仁不義的事,然後才配做仁義之事。”正如本章第二十三節所説:“可以取,可以無取,取傷廉;可以與,可以無與,與傷惠;可以死,可以無死,死傷勇。”對於“取傷廉”三字,近日甚囂塵上的社會新聞,是一面鏡子。

冬春軒

2020-05-10 冬春軒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44340.html 1 (筆雯集)善謔而不虐釋《孟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