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處覓地“藏廢” 無計可施
建築廢料堆填飽和擬伸手海域
處理建築廢料堆填區這場硬仗,羅司坦言到處覓地“藏廢”,已無計可施,唯有向八十五平方公里海域伸手,填出個新堆填區來。
最高堆到廿五米
位於氹仔機場大馬路旁的建築廢料堆填區早已飽和,議員馮家超關注有何對策。運輸工務司長羅立文回應指,現時堆填區已不只堆高至二十三米,最高到二十五米。最高峰時期在一五年,達到四百八十萬立方米,去年降至二百五十萬立方米。疫情期間,政府開展大量路面工程,上月廢料入堆填區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
羅立文表示,解決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在八十五平方公里海域找新的堆填區,相關工作由海事及水務局與環保局負責。現有公司監察堆填區情況,政府亦一直找地方“藏廢”,“邊度地方就堆”。
廢管制年內實施
環保局長譚偉文表示,建築廢料管理制度會在今年內實施。短期內在路環石排灣地段及E1區臨時堆放部分已篩選的廢料。當局希望透過改良堆填區土質,盡量降低不同高度的情況,現分十六個區改良。
針對堆填區下塌風險,已安裝儀器監察。廢料最高位置在海泥台,稍後會停用,以優先改良土質,挖走部分泥土,降低坡度。
他提到,疫情期間商業活動減少,焚化中心垃圾量由最高峰一千五百七十噸降至一千二百噸左右,當局會運送部分混雜建築廢料送去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