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05月05日
第C03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筆雯集)人之患 在好為人師

人之患 在好為人師

魯迅《野草 · 復仇(其二)》:“上帝離棄了他,他終於還是一個‘人之子’;然而以色列人連‘人之子’都釘殺了。”據《新約》記載,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為救贖人類,降世為人,自稱是“人之子”。世人亦稱耶穌為“人之子”。

從“人之子”聯想到“人之患”。“人之子”是一位“救世主”,那麼“人之患”也不簡單,這是我想當然。不記得是甚麼年代,人們謔稱,也有人自謔,把教師稱為“人之患”。我説是謔稱,即戲言而已,絕無惡意與貶義。至於為何有如是謔稱?追源溯本,始自《孟子 · 離婁上》: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所謂“患”,並不是洪水猛獸。孟子説的是:“人性的弱點”,就在於喜歡向人指指點點,自以為樣樣都懂,是個“通天曉”,其實是一無所知。粵語謂之“認仂”(有作“叻”),港人多諧謔,稱之為“荷蘭叻”。當然,這個叻並非荷蘭人,卻稱之曰“荷蘭”,是粵語之奧妙,也是其“抵死”之處。

老實説,為人師絕對不是壞事。韓愈《師説》劈頭第一句説:“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傳道,指儒家之道,即孟子常説的道德仁義。受業,指講授古文和六藝之業。受,於此相當於授。韓愈説的師,除了給人生活上的知識之外,特別強調“傳道”,概括來説,通篇只是“吾師道也”。因此無論貴賤少長,只要他懂得道就可為師,明顯與“荷蘭叻”的“師”是兩碼事。他以大聖孔子為榜樣,說明“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的道理。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乎“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韓愈説:“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由此,可知孟子説的“人之患”不是傳道受業解惑之師。

冬春軒

2020-05-05 冬春軒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43341.html 1 (筆雯集)人之患 在好為人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