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吾輩青春 鑄中華盛世
一百○一年前爆發的五四運動,無數熱血青年學生和廣大工人階級,用行動詮釋了青年一代的責任與擔當。一百○一年後的今天,新時代青年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扛起了抗疫大旗,用行動彰顯新時代的“五四精神”。
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青年是整個社會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今次抗擊新冠疫情中,從白衣執甲、逆行援鄂的醫護人員,到不懼風雨、守護平安的普通民警;從不辭辛苦、日夜奉獻的志願者,到援建雷神山火神山、彰顯中國速度的建築工人……新時代青年不畏艱險,勇挑重擔。
在四萬二千多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有一萬二千多名是“九○後”。那句廣為流傳的“哪有甚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着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了。”正是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擔當奉獻的生動寫照。他們用實際行動刷新了社會對“九○後”、“○○後”的認知,他們不是垮掉的一代,他們是戰“疫”的一代。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九○後”的回信中指出:“你們青年人同在一線英勇奮戰的廣大疫情防控人員一道,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捨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耄耋之年披甲上陣懸壺沙場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也被這支年輕生力軍身上那股生生不息的力量打動。這力量恰如魯迅筆下之青年,“遇見深林,可闢成平地;遇見曠野,可栽種樹木;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他們是推動這個巨大的國家前行的動力之源。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在圓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上,新時代中國青年從來就不是旁觀者。從奮戰在扶貧第一線的黨員幹部,到扎根大山的鄉村教師;從守衛世界和平的維和官兵,到用生命滅火英勇犧牲的消防戰士;從以十一連勝奪取世界盃冠軍的女排姑娘,到助力中國“奔月”夢想照進現實的年輕“嫦娥人”……他們滿懷對祖國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以國家任務為己任,把人民利益放心上,在祖國需要的各行各業積極行動、熱忱付出,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給了祖國和人民,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壯麗的青春之歌。
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昇華。中國成就舉世矚目,但需謹記,中國之大並不代表中國之強。從大國到強國的轉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現,依然任重而道遠。我們青年一代,有幸生活在這個偉大的時代,能夠親身參與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歷程,惟以時刻保持一個奮鬥者的姿態,開拓自己人生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