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上開遍映山紅
暮春時節,南海之濱的澳門,滿是盛夏的味道。街頭巷尾,那些本屬春天的花花朵朵,已少見蹤影。而在我的老家贛西山鄉,卻正是姹紫嫣紅,尤其山山嶺嶺之上的映山紅,更是開得無比燦爛。
映山紅的學名叫杜鵑,最早為野生,一千多年前開始栽培,品種非常多。古時中國把日本杜鵑稱為東鵑,把歐美杜鵑稱為西鵑,有時又把它們統稱為洋鵑,故杜鵑非中國獨有。但中國卻有一個神奇而淒美的傳說,那便是“杜鵑啼血”。說是蜀王望帝,禪位以後,為警醒接班人體恤民間疾苦,化為杜鵑鳥,至春則啼,日夜哀鳴而咯血。其血跌落山頭被染紅之花,就是杜鵑花,也就是映山紅。
贛西乃至整個江西,屬丘陵地帶,加之土壤偏重酸性,正適合映山紅的生長。暮春時候,映山紅吐葉含苞,氣溫稍升,就展瓣怒放。一時間漫山遍野,美不勝收。
以前,人們整天為溫飽而忙碌,少有閒情逸致踏青賞花。更少有人把映山紅移栽庭院或房前屋後。在農民的觀念裏,美化環境,是奢侈的行為。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那映山紅再漂亮,也不能看飽肚子。
二十多年前,我在老家的中學做教師,校園後邊就是山。每到春天,遇到天氣晴朗而又不用上堂的時候,我就一個人跑到山上,遠遠近近的去看映山紅。那些完完全全野生的映山紅,和現今城市用來當作盆景植物的多有不同,色彩比較單調,只有暗紅或粉紅。
若有興趣的時候,我還會在課餘教學生唱《映山紅》,那是一部兒童紅色電影《閃閃的紅星》裏的插曲。《映山紅》歌詞簡潔、明快,曲調婉轉、悠揚,帶有江西民歌的基調和特色。後來,映山紅也成為江西的省花。影片中的主人公是在夜半三更時破舊茅屋中所唱,飽含一種強烈的期待與希望。特別是最末一句“嶺上開遍喲映山紅”反覆多次,給人一種盪氣迴腸之感。
李白曾寫過一首《宣城見杜鵑花》的詩: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寫出了詩人觸景生情,懷念家鄉的美好情愫。其實,在一千多年後的今天,那些有映山紅地域的遊子們,又何嘗不是一樣睹映山紅而思故鄉呢?
盧山園